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 0:41: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9.【答案】Ag Al Mg Hg Ag

【解析】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是银,符号Ag;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符号Al;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是镁,符号Mg;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是汞,符号Hg;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符号Ag。 20.【答案】(1)导热 热固 (2)氧气和水蒸气 (3)Fe2O3+6HCl===2FeCl3+3H2O (4)铜和银

【解析】(1)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受热时应该不容易变形,故使用热固性塑料。(2)铁制品易锈蚀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4)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由于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可知加入的铁和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故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

21.【答案】(1)Zn+H2SO4===ZnSO4+H2↑ 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 (2)过滤 (3)乙 (4)AC

【解析】(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称

17

量。(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22.【答案】(1)在装置末端尖嘴导管处,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2)①Fe+2HCl===FeCl2+H2↑ ②4.64 (3)还原性

【解析】(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补充尾气处理装置。(2)①甲组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全部溶于盐酸,可判断出是铁粉,铁粉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②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乙组黑色粉末全为四氧化三铁,利用铁元素质量守恒,4.8 g氧化铁中有铁4.8 g×(112/160)=3.36 g,再算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3.36 g/(168/232)=4.64 g。(4)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 23.【答案】(1)A和C

(2)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不能判断 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

18

(4)Fe+CuSO4===Cu+FeSO4

【解析】(1)只有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才会产生气泡,所以有气泡生成的是A和C。(2)F试管中可以看到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A可判断:铁>氢。B可判断:铜<氢。C可判断:镁>氢。D可判断:铁>铜。E可判断:锌>铜。F可判断:铜>银。综上分析,不能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4)D试管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4.【答案】解:氧化铁的质量为1 000 t×80%=800 t 设炼出纯铁的质量为x

解得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560 t÷(1-4%)≈583 t 答: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 t。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要注意用的是纯净物的质量。

19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dxg9a9d82xc786b4a94zk8m0hvkq00rye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