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训练(七)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18:59: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B.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事物价值的实现受到事物需要的制约

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也没有涉及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A、B排除;用百度和谷歌浏览器分别搜索贝母图片、贝母的拉丁名,结果分别是各种中药材、各色花卉,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C正确;事物价值的实现受到主体需要与事物功能和属性的制约,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有一些毕业生却并不急着找工作,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些年轻人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即工作”模式,被称为“慢就业一族”。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的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有的“准备自己创业”。

对于“慢就业”,持反对态度者认为,“慢就业”是那些不努力的年轻人为自己开脱的说辞。许多所谓慢就业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的主动选择;在就业行情并不乐观、就业焦虑弥漫的情况下,提倡“慢就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持赞赏态度者则认为,和“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主动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更成熟、更理性。希望社会能够包容“慢就业”,让“慢就业”者可以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

(1)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看待人们关于“慢就业”的争议。(14分) (2)就业是个人的大事,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大事,需要及早规划、科学规划。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制订和实现自己的就业规划。(12分)

解析:第(1)问,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解答时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真理的相关知识,因此首先要明确真理的相关知识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然后从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的角度,对“慢就业”的争议进行评判,从真理和谬误的关系角度,说明不同观点交锋的意义,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角度,说明关于“慢就业”的不同认识的正确与否有待实践检验。第(2)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在解答时,可以首先从就业规划的制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说明就业规划的制订和实现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最后,从制订和实现就业规划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①真理是客观的。对相同情形下的“慢就业”可能有多种认识,但只有一种认识是

5

正确的。(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慢就业”是否需要宽容对待甚至是鼓励必须考虑具体的个人、家庭和社会条件。(3分)③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关于“慢就业”的争议有利于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使人们对于“慢就业”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3分)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慢就业”争议中的不同认识的正确与否最终要靠实践来评判。(4分)

(2)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制订就业规划要与就业形势、家庭和个人的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4分)②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制订和实现就业规划目标,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4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制订就业规划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就业规划的实现既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还需要家庭、社会等的支持。(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被公认为最能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工具的教育,也要“精准灌溉”。

作为面向贫困生的民办高中,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因“精准灌溉”扶贫成效显著被载入我国第一部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学校秉持“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根据实际确立了三个层次的办学目标:近期目标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行各业精英人才;中期目标为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作出贡献;远期目标为希望学校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学校结合贫困学子的特点,编制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德育、智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成才。

学校创办者以实现“造福桑梓,回报社会”为初衷,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宗旨,以培养奉献社会为终生目标的卓越人才作为学校的教育追求,从2002年创办至今,国华纪念中学共接收了2 588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目前,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有400多人攻读硕士学位,55人考上了博士,22人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留学深造,900多人已经参加工作。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国华学子通过支教、助学等方式回报社会,传递爱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国华纪念中学的创办是教育“精准灌溉”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2)明确的教育追求是国华纪念中学教育“精准灌溉”成功的重要经验,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2分)

(3)请你从唯物史观角度为教育“精准灌溉”提出两条建议。(4分)

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只要立足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进行作答即可,该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另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求我们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2)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在分析说明时,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论述即可。第(3)问,是“措施类”主观

6

题,解答此类试题可以提出的措施有: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扶贫先扶志,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积极推动作用等。

答案:(1)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分)②国华纪念中学精准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精准确立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精准编制具有特色的德育、智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才,取得了教育“精准灌溉”的显著成效。国华纪念中学探索出教育“精准灌溉”的宝贵经验,验证了教育“精准灌溉”思想的正确性,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教育“精准灌溉”提供了重要借鉴。(5分)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求我们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国华纪念中学坚持正确的教育追求,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成才,走向美好的人生道路。(6分)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国华纪念中学的教育追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在奉献中创造价值,从而获得幸福人生。(6分)

(3)①“精准灌溉”要先扶志,发挥先进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②“精准灌溉”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7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训练(七)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l4w0un772r4yi9c8hj79c964hjzq00li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