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3:13: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土门关小学 寇占德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57页题: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吧,来说说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气候转凉了,要加强锻炼才能有个健康强健的身体。看图,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出示数学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提问学生,板书:28+17 17+28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说得数。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2.观察等式,找特点: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 ——都是加法,两个加数相同。(板书:加法)不同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 (板书:交换)

3.举例验证,表示规律。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学生写)汇报时,师板书部分学生举出的等式。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板书:??)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出示)

4.用字母表示交换律: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运算规律,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刚才大家发现的加法的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交换律)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加法交换律?

——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5.巩固练习(抢答)。(屏示: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

屏示:96+35=35+□ 204+□=57+204 37+□=59+□ 76+□=□+76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回到操场,出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参加跳绳的人数)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也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我们一起算一算结果是多少?(68人)

(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括号加在哪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上括号:28+(17+23)。两道算式都能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会计算吗?要求:一、二两组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算第二题:

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68人,得数相同!

3.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板书:=)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等式,学生自由说说异同点。

三个数相加,加数一样,运算顺序不一样。都表示把三个数相加,所以结果一样。 4.举例证明。出示:(45+25)+13 45+(25+13) 算一算结果

汇报:左右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屏示:“=”) 再演示:(36+18)+22 36+(18+22)) 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

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6.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出示概念。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板书:(a+b)+c=a+(b+c)) 四、巩固练习。第58页第1、2、4题。

第4题、独立计算,指名验算,比较异同点。渗透简算意识: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更简便。(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运算律,初步感知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运算律有什么作用?

2016.12.8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 寇占德

作为一节探索数学的规律课,对于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经历一个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设计着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旧知识引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得到并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学生掌握起来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生通过探究,懂得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就是我们常用的加法验算与口算常用的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真正在教学设计中把探索权力放给了学生,学生列举算式例子空间很大,发现验证了这两个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创设情景教育,使学生学会解决在生活中问题。也节省了教学时间,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存在的问题是我没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运算律,只是单一的统一用字母表示,这里我觉得自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的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xm2s382lp4i6jo0x1m776vac3ljqt012b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