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能力
一、A1
1、 自由水清除率持续等于或接近零表示
A、肾脏不能浓缩和稀释尿液 B、肾脏功能正常 C、肾脏能浓缩尿液 D、肾脏能稀释尿液 E、肾脏功能轻度受损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自由水清除率持续接近0表示肾脏不能浓缩或稀释尿液,排出等渗尿,是肾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不全早期。 2、 离子选择电极法目前最多用于检测下列哪一项 A、Na+ B、ALP C、Glu D、ALT E、BUN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应用,主要用于测定钠、钾离子。
3、 在ELISA定性检测中,当弱阳性室内质控物检测为阴性时,以下处理当天检测结果方式最为正确的是
A、阳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阴性样本重新作出检测
B、先将结果发出,在查找原因
C、报告一律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所有的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D、阴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阳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E、发出全部报告,下次检测时更换质控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由于是弱阳性结果为阴性,主要存在阴性反应,即有阳性结果定为阴性的可能性。所以,阳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后,对阴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这样不会影响全部报告单发出的时效。 4、 因变质的校准液引起的误差属于 A、偶然误差中的标本处理不当误差 B、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C、系统误差中的方法学误差 D、工作曲线制备误差 E、偶然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正确答案】 B 5、 下列疾病均有血清尿素氮增高而血清肌酐正常,但除外 A、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B、急性传染性疾病 C、上消化道出血 D、大面积烧伤 E、甲状腺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 A 6、 以下关于血气分析质控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控物平衡至室温后,再用力振摇2~3分钟才能开瓶使用
B、开启瓶后应立即注入仪器使用
C、质控数据如偏离参考范围,应检查原因 D、过期的质控物不能用
E、质控品中的分析物在气液两相中的平衡受温度影响小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7、 某化验室收到一个血标本作脂蛋白分型并获得下列结果:血清外观混浊,4℃过夜后血清外观混浊,液面有奶油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增高,电泳后呈现乳糜微粒区带。则诊断属于
A、I型高脂蛋白血症 B、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E、V型高脂蛋白血 【正确答案】 E 8、 下列关于心脏标志物应用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再将LD、AST、HBDH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考虑继续使用CK-MB活性测定法
B、肌钙蛋白比CK-MB出现更早
C、心脏肌钙蛋白(cTnT或cTnI)取代CK-MB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准 D、对发病6小时后就诊的患者,不必测Mb,只需测定cTn
E、如果患者已有典型的、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ECG改变,应立即进行治疗 【正确答案】 B 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肝素-Mn2+沉淀法 B、磷钨酸钠-Mg2+沉淀法 C、超速离心法 D、聚乙二醇沉淀法 E、电泳分离法 【正确答案】 C
10、 反应甲状腺功能紊乱,目前最敏感的指标是 A、游离T4 B、游离T3 C、血清TSH D、血清TRH E、总T4
【正确答案】 C
11、 不适合用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检测的病毒为 A、HEV
B、麻疹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登革病毒 E、副流感病毒 【正确答案】 A
12、 病毒的增值方式是 A、复制 B、erfenl C、对数增值 D、减数分裂 E、芽生
【正确答案】 A
13、 下列不属于病毒常用的血清学试验的是
A、中和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血凝试验 D、血凝抑制试验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正确答案】 C
14、 血液和骨髓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首先应考虑排除 A、大肠埃希菌 B、变形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沙门菌 E、霍乱弧菌 【正确答案】 E
15、 凝胶层是利用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较快通过凝胶柱的是 A、大的溶质分子 B、带电荷的分子 C、形态不规则的分子 D、小的溶质分子 E、亲和力较小的分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是一种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的层析方法。该方法是把样品加到充满着凝胶颗粒的层析柱中,然后用缓冲液洗脱。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中的静止相中,只留在凝胶颗粒之间的流动相中,因此以较快的速度首先流出层析柱,而小分子则能自由出入凝胶颗粒中,并很快在流动相和静止相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因此就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流经柱床,从而使不同大小的分子得以分离。 16、 关于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A、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引起低血钾 B、低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钾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引起高血钾 D、高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E、低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 B
17、 关于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高胆固醇
B、高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 D、高甘油三脂 E、高血压
【正确答案】 C 18、 缓冲液PH改变对电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偏离等电点越远的蛋白质,带点愈多 B、缓冲液PH越大所有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C、缓冲液PH值改变使介质两端电压改变 D、缓冲液PH越小所有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
E、缓冲液PH值改变蛋白质的等电点 【正确答案】 A
19、 细菌中最小者可用于检查滤菌器效果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变形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沙门菌 E、粘质沙雷菌 【正确答案】 E
20、 关于K-B试纸扩散法操作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纸片中心距离不小于24mm B、纸片距平板内缘不应大于15mm C、直径90mm的平皿可贴6张纸片 D、纸片贴牢后避免移动
E、35℃培养16~18小时阅读结果 【正确答案】 B
21、 临床上诊断为骨髓瘤,但免疫电泳中无异常发现,这可能是 A、淀粉样变性 B、非分泌型骨髓瘤 C、分泌型骨髓瘤
D、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E、类白血病反应 【正确答案】 B
22、 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中,其检测过程应保持
A、抗原过量 B、复合物过量 C、抗体过量
D、抗原抗体量相等
E、抗原抗体链按一定比例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速率散射比浊法是以规定单位时间内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大的速率的信号值,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随着抗原量递增至抗原、抗体最适合比例时达到最高峰,因此,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
23、 STGT试验延长,用硫酸钡吸附不能纠正,用正常血浆及正常血清均能纠正,提示 A、因子Ⅷ缺乏
B、因子Ⅸ缺乏 C、因子Ⅺ缺乏 D、因子Ⅻ缺乏
E、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 【正确答案】 B
24、 下列关于冷凝集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是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外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对见于女性 【正确答案】 D
25、 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A、类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正确答案】 C
2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突然升至200分,可能发生时A、急变为红白血病
B、急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变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
E、急变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合并感染后会增高。
27、 在血涂片中发现是多彩性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 A、旺盛 B、正常 C、低下 D、重度低下 E、衰竭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嗜多色性红细胞的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故被染成灰蓝色。嗜碱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活
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
28、 一般不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是 A、肾功能衰竭 B、哮喘
C、糖尿病酮症 D、严重腹泻 E、严重呕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29、 瑞氏染色后结果偏酸,可出现的现象为
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 B、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 C、白细胞核呈深蓝色 D、嗜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 E、红细胞偏红 【正确答案】 E
30、 血清尿酸水平减低见于 A、肝豆状核变性 B、痛风 C、白血病 D、多性骨髓瘤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正确答案】 A
31、 有关药敏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温度22℃ B、可多个平板堆放
C、制备的平板使用时,从冰箱中取出即可使用
D、接种细菌后在室温放置片刻,再贴纸片 E、细菌在药敏培养基开始生长,再贴纸片,可使抑菌圈变大 【正确答案】 D
32、 氧化酶试验阳性有重要鉴定价值的菌种是
A、大肠埃希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肺炎链球菌 D、奇异变形杆菌 E、志贺菌
【正确答案】 B
33、 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是因为 A、抗体带正电 B、抗体带负电 C、扩散作用 D、电泳作用 E、电渗作用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34、 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是 A、CRP B、CK C、ALT D、AST E、Mb
【正确答案】 A
35、 碱性磷酸酶染色用于
A、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恶性组织细胞病
B、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 E、帮助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 B
36、 关于尿蛋白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阴性的原因是 A、患者服用奎宁药物 B、患者服用嘧啶药物 C、尿中含有大量聚乙烯 D、尿中含有大量磷酸盐 E、滴注大量青霉素 【正确答案】 E
37、 与鉴别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有关的实验是 A、葡萄糖发酵 B、乳糖发酵 C、果糖发酵 D、麦芽糖发酵 E、蔗糖发酵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38、 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