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
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第一,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在小学阶段,有的学生所在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开设英语课,即使开设了英语课,也只是略懂英语的老师教读了一些英语单词和对话,有的单词甚至学生发音不正确或不准确;有的小学有初中英语老师支教,但也不是非常重视英语这门功课,大多支教老师在半天或一天就把三、四、五、六年级四个年级的英语课完成。总的来说,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为英语学习造成了潜在的障碍。 第二,由于在我校,过去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学习上老师做了“包办买卖”,认为教师就是讲析,学生就是听记,这就出现了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毫无主体性可言。结果教师设入的多,学生产出的少,费时多,收效少。重知识,轻能力,轻素质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学起来非常被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突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翻译,学生被动地听,做笔记,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提出此课,旨在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途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观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本课题为体现“人人学有用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有不同的发展”,主要研究基层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什么样的活动最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两个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我校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层次高度。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探索出构建我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系统模式,形成我校课程建设的特色之一。 (二)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充实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如何因地制宜和因校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总结探索出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系统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直接效果,将有助于提高我校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校英语学科的教学效果。同时,本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高效课堂等理论,对于其他兄弟学校英语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将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3、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课题研究是教师自我更新的机会。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开个性,发展心智,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研究的目标
1、科研目标:接受新理念,熟悉教材编排,精心设计教案,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培养目标: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英语实际,在活动中设颖和质疑的能力。 五、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紧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将科学性与实践性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