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辽宁大学环境工程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5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参考书目:
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没有停下一直在背,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这些单词之前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在做完阅读真题之后,后面开始做真题套卷,这时候可以买一本新的真题,
防止自己之前做题的想法干扰自己。我听同学们的买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回来发现老师讲的很有条理,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我认为完型其实不用特别抽出时间练习,完型翻译和作文在后两个月一起练练就可以,其实完型翻译这几年出的不是特别难了。作文可以从机构或者老师出的模板和平时做阅读中的积累,挑出一些句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板”,但是在练习时期一定要动手写,将不同的话题融汇到模板中,这样到考场上就算时间不够也可以不慌不忙随机应变。真题如果你已经搞了三四遍了,思路也弄懂了,阅读中也没有陌生词汇了,我觉得那你可以开始做做模拟题,但是最重要还是真题,模拟题尽量少做。
做真题的要求:
1、每天做1篇真题阅读,并分析。不建议一次性做完4篇,每天分析一篇,因为刚刚做完时对自己读文章的思考还记忆犹新,趁热打铁分析文章效果更好。
2、分析文章主要靠翻译。个人比较喜欢手译,一边写你的思路会更清晰,也能暴露出更多问题。翻译的时候先找句子主干,然后找从句,结构理清楚再翻译每个部分,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把每部分的中文译文串起来。
3、第一遍做题目分析不是重点,主要怕分析完记住答案,影响后面刷题。但完全不看题目也不现实。做完题简单对一下答案,然后根据原文的翻译分析一下每个选项对错的原因就好。
以上,就是我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但是经验始终都只是经验,只可以参考。还是那句话:方法有很多,但是原则不能变。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遵循那条原则:大量->总结->重复。
(85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专业课复习
我专业课开始的比较晚,但是专业课哪怕复习周期再短,也要有计划,不能
保证提前规划每天的复习,也要必须有每个月的大体规划。
我用去年的大纲对照分析翻了一遍,发现我现有总结的知识点比较少,今年备考只需同样对照考试大纲补充即可。刚开始复习时觉得背这么多知识点好恐怖,慢慢到后来知识点越来越多,就不会有这种困扰,有同学问我要不要补充其他版本的参考书来进行知识点的补充,我认为是不用的:
理由如下:首先,在有限的时间下,不允许我再选择其他书籍来熟悉,重新摄入一本书不如只看一本书的印象深,相信我们都有那种回忆某个内容时,会想到它在书上的哪个部分的情况吧~这是记忆的奥秘(忘了是啥专业术语),哈哈~其次,我用了研教新版《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做题,研教新版的图书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去补齐专业课的短板,并且可以有效率的总结真题中出现的高频考点重难点,有助于反复记忆背诵应用知识点,打破了以前的专业课学习模式,不用花费时间再去进行真题方面的总结,就能高效应用真题,一目了然知道考试规律,知道哪里是重点。
上面说到题目了,而这里说明一下其实最重要的题目还是真题,无论哪一科真题都很重要。比如说英语真题,大部分考生都只看真题,而真题的重点又在阅读理解上,我们要将文章中的重点单词记下来,并需要一套好的真题解析,《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上的解析很全面,每篇阅读理解后都有这篇文章的重点单词和短语,这一点做得很好,我就是通过这个记住了很多重点单词与短语,在我背作文与做翻译题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再比如说政治真题,其不如专业课和英语的真题重要,但还是不可或缺的,李凡《政治新时器》中关于真题分析的部分,内容很好,建议看一看。关于题目就说这么多。
还有就是知识点一般不会有不同版本上的颠覆,比如生态平衡的概念:是指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有的版本会有所补充,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两种版本基本一致,可以相互补充。
另外,要结合真题进行知识点的分类,比如大题一般喜欢考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概念,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这一科更是喜欢考固废的处理等知识点,毕竟是热
门
问
题
,
要
注
意
分
点
回
答
更
加
增
分
复习阶段
(一)10月6日——11月7日
分析细看第1遍+真题2遍(分章节)+标注。
关于标注,一遍是看了全部的书,并对应着补充了笔记,改改错别字,然后第一遍看分析时,就把历年考过的题型,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在出题位置旁边都用黑色笔做好了标注。标注完就知道书该怎么看了,比如,上面提到的固废处理还有其他的比如大气污染等,有的地方几乎每年必考,有的地方随便看看就好,关键是!!找到出简答题,论述题的点,这些地方考的可能性灰常大啊!
(二)11月8日——12月1日 整理大题+看第一遍+做真题
第一遍看书总结一般都需要20-30天,我也是整整背了快一个月,刚开始背诵时每天背的不多,后面会越来越快。
关于看书内容,能补充的小知识点就补充,知识点太多的就把那一页折起来,再在笔记上做标记:见书之类的。我这个阶段把分析又用红色笔标注了一遍,红色笔主要用来标注没考过,但是属于知识点的内容。我直接在可能考的知识点上面写好了题目,这样在背诵时候直接看题,省去不少时间,也方便记忆。还有就是要学会做笔记,环境科学与概论考点非常多,光是重点就有:环境的发生和发展、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水体环境概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污染等,下面的细分考点更是繁杂:
现在关于“背诵”的总结是:
1.不要被完成欲主导,“快速”的收获有时并不那么大,只能说是先睹为快,以及心理上自欺欺人的“成长”满足。
2.要善于利用自我检测和生成效应,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输出。 3.需要坚持头脑风暴,在头脑中整理出知识体系。 4.知识的需要不断重复,这要克服惰性。 (三)12月1日——12月20日 背诵车轮战+总结知识点+写大题
在上个阶段标注好知识点后,这个阶段我就可以直接用来背诵,当然速度也越来越快。大概有几百个左右的知识点,而这里面的重点内容又更少,不过专业课考的还是很全面,至少得对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有印象。我发现整理好知识点后背诵的效果真的是6的飞起~
这个阶段就是不断重复知识点。 (四)12月21日———12月23日
倒计时3天,我把自己感觉要考的+网上找的预测题整理了一下,好像大概有几百道题左右,然后就是看着总结的题目脑袋里回想内容,不熟的再翻翻分析。同时,这个时候脑袋里已经具备了全书的框架,自己画了几张图,像下面这种框架图
对应所有知识点,把书梳理了一遍,这时上考场心里才有了一些底气,有了一些自信。
写到这里,已经很多字了,但是想说的还有许多许多。考研之路真的很不易,我这里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和笔记、专业课视频等,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我都上传在里面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