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最后一课
例:①我们做学问讲究“格物致知”,“格”就是研究的意思。(单独提出一个词或一个字)
②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特殊含义) 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反语)
13、多个引号连用,中间不打任何标点。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宜用顿号。 例: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14、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 例:①“ 5· 12”汶川大地震
②“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8、火车、飞机、轮船、航天器具等运载工具的名称加引号时要把“号”字放在引号内。 例:①“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②“克莱蒙特号”轮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蒸汽机轮船。
(四)括号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2、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前括号之前不用任何标点(引号除外)。括号内行文末尾需要时可用问号、叹号和省略号,除此之外,句内括号行文末尾不用标点符号。
例: 书斋,在我的概念中,就是一个随手可以拿到书,可以让你静下来思考的地方(不论有多小)。
金,原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例:①如果不采取(但应如何采取呢?)十分具体的控制措施,事态将进一步扩大。 ②3分钟过去了(仅仅才3分钟!),从眼前穿梭而过的出租车竟达32辆! ③她介绍时用了一连串比喻(有的状如树枝,有的貌似星海??),非常形象。 3、句外括号。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句外括号要放在全句句末标点之后。
例:他栽培了许多鲜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句外括号行文末尾是否用句号由括号内的语段结构决定:若语段较长、内容复杂,应用句号;如果括号里的内容是词语,不是句子,末尾不用句号。句外括号外通常不用点号。
例:①应把夏朝看作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时期。(龙山文化遗址里,也有俯身葬。俯身者很可能就是奴隶。) ②问:你对你不喜欢的上司是什么态度? 答:感情上疏远,组织上服从。(掌声,笑声)
(五)破折号
1.破折号在句中可以表示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可以表示话题转换,意思的递进,声音的中断和延长,分项列举,插说和夹注等多种。
例:①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贡献。(解释说明)
5
标点最后一课
注:破折号和括号都表示注释,不同之处是:(内容重要,属于正文的部分的,用破折号。内容不重要,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释,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完整的,用括号)破折号注释的文字在阅读时应该读出,括号内的注释文字不能朗读出来。
天空有两个最明亮的天体(金色的太阳和银色的月亮),虽然月光不过是阳光的反射,但在无边夜幕的衬托下,月色更能挑动人们如诗如画的情怀。(错。这里用破折号更好,因为后面正紧承“月光”和“阳光”来讲,证明这部分内容是正文重要内容)
②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补充说明) ③“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说话中断)
④“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标示话题的转换) 注意: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而不是意义的转换。
例:这是正当的事情,——但是,并不能给人什么安慰!(误。“但是”之后的文字并没有脱离原来的话题,因此不能使用破折号。破折号与“但是”本身并不矛盾。我们在使用中,要注意区分话题转换和语意转折。) 2 、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插入语是前面语句的补充说明,在语法结构上不和前后语句发生关系,插入语删除,破折号前后可以连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当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添加插入语时,句中应使用双破折号。
例: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3、 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
例:①坚强,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②画家开始娓娓道来—— 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4.破折号不能与表解释的“即”“是”“就是”“有”等词连用。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误) 5、破折号前后的标点用法:
破折号之前通常不用点号,因为它本身有语音停顿的作用;但破折号在标示话题转换或者是在总结上文时,前面可以加上句内点号或句末点号。
例:①小妹说:“我现在工作得挺好,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 (表示话题的转折) ②我不是自然主义者,我主张文学高于现实,能够稍稍居高临下地去看现实,因为文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反映现实。光描写现存的事物还不够,还必须记住我们所希望的和可能产生的事物。必须使现象典型化。应该把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写成重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表示对前几句话的总结)
破折号之后通常不会紧跟着使用其他点号;但当破折号表示语音的停顿或延长时,根据语气表达的需要,其后可紧接问号或叹号。
③“是他——?”石一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④“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六)省略号
1、破折号可表示声音的延长,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2、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
(1)省略号之前通常不用点号。以下两种情况例外:
①省略号前的句子表示强烈语气,句末使用问号或叹号时,应保留句末点号。
6
标点最后一课
例:想起这些,我就觉得一辈子都对不起你。你对梁家的好,我感激不尽!……
②省略号前不用点号就无法标示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
例: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 (2)省略号之后通常也不用点号,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①当句末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时,可在省略号后用问号或叹号。 例:这,这是……?
②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续且有停顿时,应在省略号后用点号。
例:①动物界的规矩比人类还多,野骆驼、野猪、黄羊……,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路,决不混淆。 ②大火被渐渐扑灭,但一片片油污又旋即出现在遇难船旁……。清污船迅速赶来,并施放围栏以控制油污。 3、省略号和“等”“等等”不同时用。
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省略号不能取代“等”或“等等”。
(1)列举的内容作为定语出现时,由于省略号有隔断行文和停顿的作用,而定语和中心语的结合相当紧密,在文意上不能隔断,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代替。
例: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香港等城市的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正)
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香港……城市的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误) (2)“等”“等等”有表示列举煞尾的作用,这时不能代替为省略号。
例:去年,我校推进了人事、分配、教学、科研、后勤等五项改革。(正)
去年,我校推进了人事、分配、教学、科研、后勤……五项改革。(误)
(七)书名号
1.书名号主要标示书名、卷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法规条例名,也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例:①片尾曲《我心永恒》是《泰坦尼克号》影片的经典绝唱。
②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逗你玩》雅俗共赏,堪称相声中的精品。 ③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④《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的原则。 注意以下特殊情况也用书名号:(补充点) 例:①《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②《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
③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杀毒软件《电脑卫士》(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2、传媒(报刊、电视、广播电台)的栏目名和节目名统一使用书名号。(变化点2) 例:①《中华新闻报》的重要栏目《新闻内幕》
②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组
③中美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节目《资本浪潮》(中文版)4月30日开始在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播出。
3、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主题、通知、启事、标语、比赛、考试、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能用书名号。以下为误用示例:
例:①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误)
②明天将召开《关于“两保两挂”的多视觉理论思考》课题立项会。(误)
7
标点最后一课
本校共获得《最佳印象》《自我审美》《卡拉OK》等六个奖杯。(误)
③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2005年山东卷)(误。书名号改为引号)
④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经耳熟能详。(误。用引号) ⑤本报将于今年暑假举行《墨宝杯》书法大赛。(误) ⑥《火车》牌电池经久耐用。(误)
⑦本市将向70岁以上(含70岁)老年人颁发《敬老证》。(误)
4.书名号、引号在“题为……”“以……为题”格式中的使用分两种情况:“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如果是诗文、图书、报告或其他作品可作为篇名、书名看待时,可用书名号;如果是写作、科研、辩论、谈话的主题,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用引号。即“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应根据其类别分别按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处理。(变化点3)
例:①有篇题为《柳宗元的诗》的文章,全文才2000字,引文不实却达11处之多。
②今天一个以“地球·人口·资源·环境”为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在此间举行。 ③《我的老师》写于1956年,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 ④“我的老师”这类题目,同学们也许都写过。
5.有的名称应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用书名号。如文艺晚会指一项活动时,不用书名号;而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可用书名号。再如展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组织形式时,不用书名号;特定情况下将某项展览作为一种创作的作品时,可用书名号。
例:①2013年重阳联欢晚会受到观众的称赞和好评。
②本台将重播《2013年重阳联欢晚会》。
③央视播出的《致春天——九八春节歌舞晚会》有很强的可视性和观赏性。 ④“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今天隆重开幕。 ⑤《大地飞歌艺术展》是一部大型现代艺术作品。
6.“丛书”“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而不是用书名号。当“丛书”等是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内;若只是临时指称,则放在引号外。 例:①“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②“中国哲学典籍文库”
③“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
7.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反之则放在书名号之外。 例:①《人民日报》(海外版)
②《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
8.“指南”“手册”“白皮书”作为书名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内;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
例:①《中国整形美容指南》和《安全整形美容白皮书》的发布,旨在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整形美容行业并从
中受益。 ②《知音》杂志
9.报社、杂志社名,为明确报刊的名字,通常在报刊的名字上加书名号;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也可省去书名号;
例:①《科技日报》社
②《读书》杂志社
8
标点最后一课
③北京日报社发起成立了“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
当以报刊名指代报刊出版单位时,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可不加书名号。
④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记者都随同代表团前往欧洲访问。
10.报刊等传媒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包括报刊名、专刊名、专版名、栏目名、文章消息报道标题,都应用书名号而不用引号。如果报刊名和专刊名、专版名一起使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加书名号。 例:①《光明日报》决定创办《语言文字》专刊。
②他成了《中华新闻报·新闻现场》专刊的最忠实的阅读者。
11.称说报刊、文件的部分时,报刊、文件名用书名号,其中的部分用引号。
例:①读到《人民日报》肯定这篇文章基本观点的“编者按”时,真有一种得到解放的感觉。
②《上海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违反公安纪律的处理决定》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章,共13节100条。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