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精选资料
专题十三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
(时间:50分钟 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届福建厦门第六中学期中,4]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滴定管、容量瓶和锥形瓶使用前都要先查漏
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蒸馏时,冷凝管的冷却水由上口进下口出
D.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可用溶解→加AgNO3溶液→过滤的方法 【答案】 B
【解析】 A项,锥形瓶使用前无需查漏,错误;B项,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正确;C项,为了提高冷却效果,蒸馏时,冷凝管的冷却水由下口进上口出,错误;D项,为了将杂质完全除去,AgNO3溶液须过量,会引入新杂质AgNO3,错误。
2.[2016届甘肃高台第一中学第二次检测,7]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A.烧杯、烧瓶、锥形瓶均可加垫石棉网加热 B.试剂瓶可以用于存放、溶解、稀释药品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加入蒸馏水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加至刻度线
D.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读数和最后读数均俯视,则量取的体积准确 【答案】 A
【解析】 A项,烧杯、烧瓶、锥形瓶都是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均可加垫石棉网加热,正确;B项,试剂瓶可以用于存放药品,但不能用于溶解、稀释药品,错误;C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加入蒸馏水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加至离刻度线下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线,错误;D项,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读数和最后读数均俯视,量取的体积并不一定准确,错误。
3.[2016辽宁六校联考期末,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要配制 500 mL 0.2 mol·L1 KCl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 7.45 g KCl固体 B.实验室制氢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硫酸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C.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D.向FeBr2和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将溶解蒸干、灼烧,得到FeCl3固体
【答案】 C
【解析】 A项,托盘天平不能称出 7.45 g 固体,错误;B项,金属与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错误;C项,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正确;D项,FeCl3溶液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蒸干、灼烧生成氧化铁,错误。
4.[2016届山东潍坊期中,12]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 B.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化学专题,精选资料
C.稀释浓硫酸 D.工业酒精制备无水酒精 【答案】 A
【解析】 A项,因为Br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CCl4难溶于水,所以可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正确;B项,因为I2易升华,所以加热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然后冷凝可得碘单质,没有冷凝装置,错误;C项,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且稀释时应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错误;D项,冷凝管的进水口应在下方,出水口在上方,错误。
5.[2016届江西上高二中、宜春一中等四校联考,9]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所示装置控制制取少量的CO2气体 B.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C.用图丙所示装置可以说明反应2NO22O4(g)是放热反应 D.用图丁所示装置可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答案】 C
【解析】 A项,纯碱溶于水,不能用图甲装置,错误;B项,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C项,冰水中颜色浅,热水中颜色深,说明反应2NO22O4(g)是放热反应,正确;D项,制备Fe(OH)2时Fe应为阳极,与电源正极
-
相连,铁被氧化,与OH反应生成Fe(OH)2,错误。
6.[2016届甘肃天水第三中学第三次测试,16]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混合体系分离提纯对应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 体系 分离 方法 A 溴水 萃取、 分液 B 酒精与水 加生石灰,蒸馏 C 固体碘和氯化铵 加热 D 混有少量KCl的KNO3粉末 配成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答案】 C
【解析】 A项,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利用萃取、分液可分离,正确;B项,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蒸馏可分离,正确;C项,加热时碘升华,氯化铵分解,则加热不能分离,应溶解、萃取分离,错误;D项,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
化学专题,精选资料
影响不同,则配成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可除杂,正确。
7.[2016届江西南昌第二中学月考,1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气体通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氨气
++
C.用铂丝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可能有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答案】 C
++
【解析】 A项,说明溶液中有Fe3,不能确定是否有Fe2,错误;B项,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酸性气体,NH3为碱性气体,错误;C项,火焰为黄色,说明有++
Na,不能肯定是否有K,正确;D项,气体可能是SO2,错误。
8.[2016届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阶段测试,16]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操作 无色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无色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在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现象 试纸变蓝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 无色溶液显碱性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无色溶液中含有Ca2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答案】 A
【解析】 A项,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显碱性,正确;B项,无色溶液中可能含+-+
有Ag或CO32,错误;C项,溶液中可能含有Ba2,错误;D项,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
,错误。
9.[2016届福建厦门第六中学期中,9]拟用如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下列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的选项是()
选项 A B C D 气体 CO2 NH3 Cl2 NO2 a 盐酸 饱和NH4Cl 溶液 浓盐酸 浓硝酸 b CaCO3 消石灰 MnO2 铜屑 c 饱和Na2CO3 溶液 H2O 饱和NaCl 溶液 H2O d 浓硫酸 固体NaOH 浓硫酸 固体NaOH 【答案】 C
化学专题,精选资料
【解析】 A项,CO2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应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错误;B项,NH3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洗气,错误;C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可以除去其中的HCl杂质,正确;D项,NO2能够与水反应,收集不到NO2,错误。
10.[2016届湖南衡阳八中第三次月考,15]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试剂和操作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向新生成的AgCl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 向Ca(ClO)2溶液中先通入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 向BaCl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 现象 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 溶液先变浑浊,加入品红溶液后红色不褪去 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答案】 B
【解析】 A项,Al(OH)3不溶于氨水,所以不管氨水过量与否,都只能产生白色沉淀,错误;B项,由于常温下Ksp(AgCl)>Ksp(AgI),故AgCl可以逐渐转化为AgI,正确;C项,由于H2CO3的酸性强于HClO,故可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HClO具有漂白性,加入的品红溶液会褪色,错误;D项,盐酸的酸性强于H2SO3,BaCl2
-
溶液中通入SO2时没有明显现象,通入NO2后,SO2被氧化为SO42,因此当再通入NO2时会产生BaSO4沉淀,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11.(15分)[2016届河南偃师第一高级中学月考,20]海洋植物如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
-
素,碘元素以I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
(1)指出提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操作③、④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旋开活塞,用烧杯盛接溶液 B.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C.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口的小孔 D.静置,分层
E.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F.把 50 mL 碘水和 15 mL 苯加入分液漏斗中,盖好玻璃塞 G.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