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知识(复习资料)
1.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6月29日发布,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2.公文的特点:作者的法定性、明确的工具性、撰写的时效性、内容的真实性、体式的规范性、制作的程序性。
3.按照适用范围公文分为15种,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纪要、决议、公报。 4.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5.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6.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7.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8.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9.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10.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1.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12.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13.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4.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5.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6.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7.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8.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19.公文的行文方向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广行文。
20.公文在格式上分为3大部分,即眉首部分、主体部分、版记部分。 21.签发人出现在上报的公文中。
22.公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 23.公文语言特色:庄重、确切、简约、质朴。 24.公文标题的写法: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25.发文字号的写法: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含义:某单位在某年发出的第某号文件。 26.公文的成文时间是:领导人签发的日期,成文时间为“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的公文,应写为:2012年5月20日。
27.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28. 向上级机关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29.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30.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
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3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32.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33.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34.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35.联合行文的前提是协商一致。各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36.请示
(1)请示正文的写法
答: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语。
请示缘由必须符合实际,充分有力。请示的事项要明确,或提出可行性处理意见,供上级参考,与其要得体,常用“拟如何如何”。结语可用“可否(妥否、当否),请批示”“以上请示,望欲审批。”“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 (2)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报告是陈述性公文,反映情况等,不要求批复;请示是请求性公文,需要上级批复。
2)时限不同。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请示必须事前行文,不可先斩后奏。 3)容量不同。请示必须一文一事,报告可以几件事一起写。
4)报告正文由报告目的、情况、内容、结束语组成,可以不用发文字号。请示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结语组成,结尾有明显的请求性。 (3)对请示主送机关的要求有哪些?
答:①主送一个单位或部门;②不能主送给领导者个人。 37.批复
(1)批复的正文写法
答:皮肤的正文包括:引述来文、批复意见、批复要求和结尾四个部分。引述来文时,可以引用原请示的标题、成文日期,后面接“经研究(决定),现批复如下??”。批复的态度必须明确,如有“不同意”“原则同意”的情况,必须写明不同意的理由。 (2)批复的写作要求
答:批复前必须先弄清情况,批复时态度明确,不可模棱两可,措施要庄重、周密。 38.通知
(1)通知的分类
答:通知分为:指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发布性通知、事务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
(2)通知的写作要求:事项具体、行文实际、措辞严密、用语得体。 (3)批转、转发性通知标题的写法:发文机关+批转(转发)+被批转(转发)文件标题+文种 (2)拟写通知的标题
(1)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将总行的 《对金融稽核检查处罚规定中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下发各市、县支行。 答: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转发总行《对金融集合检查处罚规定中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的通知
(2)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精神制定了《轻纺工业中短期专项贷款办法》,随通知附发,请有关部门遵照执行。
答: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颁发《轻纺工业中短期专项贷款颁发》的通知
(3)××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的若干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的若干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4)××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2004]7号文件的通知 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的通知 (5)国务院转发国家医药管理 局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医药市场意见的通知 答:国务院批转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医药市场意见的通知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旅行社意见的通知 答: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旅行社意见的通知 (7)××厂关于转发××分厂关于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经验总结的通知 答:××厂关于印发××分厂关于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经验总结的通知 (8)××县人事局《会议通知》
答:××县人事局关于召开××××会议的通知 39.报告
(1)报告的种类有哪些?
答: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告。 (2)报告的写作要求? 答: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材料真实、分析周延,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40.通报
(1)通报的分类?
答: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 (2)通报的写作要求?
答:1)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虚构。2)通报的事实要有典型性,以叙述为主,议论点到为止。3)抓准时机,注意时效性。 41.函
(1)函与请示的区别?
答:1)请示是上行文,函是平行文。2)请示的制发单位和受文单位之间有隶属的上下级关系,函的制发单位和受文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函与批复的区别?
答:1)适用范围不同。函适用于机关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想有关主管部分请求批准,二批复时专门用于回答请示事项的。2)行文关系不同。批复是下行文,仅限于有隶属关系或业务主管关系的上级对所管辖的下级机关行文,函的答复性质是平行文。
(3)复函的写法? 答:(1)引述来文(原文标题、发文字号、事由、来文日期),(2)答复事项,说明理由)(3)结语(为复、特此函复)。 (4)函的结语有?
答:请即函复、特此函达、特此函达,即希查照、特此函复。 42.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 报告中顺便请示问题,或在请求问题时报告情况,可以称为请示报告。 答:错。没有请示报告这个文种,应为请示。
(2)报告一般是在事后行文,而请示一定要在事前行文。 答:对。
(3)报告不需要上级机关回复,请示则必须得到上级机关的回复。 答:对。
(4)答复上级询问时,下级行文可以用请示。 答:错。应用报告。
(5)报告不能在事前或事中使用。 答:错。报告可以再事前或事中使用。
(6)报告只能主送一个上级机关,若报告单位属双重领导,可用抄报解决。 答:对。
(7)报告只能陈述情况或汇报工作,不能写请示事项。 答:对。 (8)请示只能写请示缘由、请示事项,不可以借机反映情况。 答:对。
(9)在上行公文中只有报告和请示。 答:错。上行文有请示、报告、议案。 (10)原由是否有理有据是请示事项能否得到上级机关批准的关键。 答:对。 (11)凡必须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和指示后才能办理的公务,都可用“请示”行文。 答:对。
(12)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和领导人。 答:错。主送机关不能是领导人。 (13)请示如需有关上级单位知道,可用抄送形式。 答:对。
(1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写明两个主送机关。 答:错。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 (15)批复应一文一事。 答:对。
(16)如果同意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可以不必说明同意理由,表明态度即可。 答:对。 (17)如果不同意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一般还要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答:对。
(18)批复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为了体现上级机关的权威性,起草批复时不必与有关部门协商。
答:错。应与有关部门协商。
(19)在一定情况下,函可以用“请示”代替。 答:错。不可替代。 (20)请求批准的函用批复作答。 答:错。应用复函。
(21)便函相当于一封书信,所不同的是便函必须有发文字号。 答:错。公函必须有发文字号。 (22)既然函的撰写和印刷相对来说不像其他公文那样严格,那么其范围大小不必拘泥于“一文一事”。 答:错。必须一文一事。
(23)关于报送省教育厅今年招生工作情况汇报的函。 答:错。不用函,应用报告。 (24)省教育厅拟撰文请省人事厅同意该厅×××等5人为工作人员,应该用函这一文种。 答:对。
(25)向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公文,用“请示”。 答:错。向隶属关系的上级部门请求批准用请示。
(26)某县教育局行文请求县才政局增拨希望工程资金,应该使用的文种是函。 答:对。 (27)某集团公司拟定行文到某大学了解本公司员工进修情况,应该使用函行文。 答:对。 (28)函的语言表达非常讲究,必须礼貌、得体一、尊重对方,一般不用“必须”“应该”“注意”等指示性语言。 答:对。
(29)联合行文的公文,其必要条件是机关单位必须平级。 答:对。 (30)联合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都须加盖印章。 答:错。(非法规文件主办机关加盖印章即可)
(31)两个机关联合发文,需要表明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答:错。(只写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32)上报国务院的公文,向上级机关的请示等,应注明签发人。 答:对。
(33)附件,就是指那些为公文作补充说明或印证参考的材料,以及以命令发布的规章制度和转发的文件。 答:错。(转发的文件正文中已写清被转文件标题,不用再标为附件) (34)发文时间,一般以文件发放的日期为准。 答:错。(以领导签发,即批准时间为准) (35)发文时间可以将“二OO一年”写成“2001”或简称“O一”年。 答:错(发文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