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答案解析]2017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地理试卷图重绘WORD稿(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9 23:45: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

地理试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1、2题。 1.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①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④增加输出地环境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C 【解析】山西、内蒙古等地将能源输出由煤炭为主转为火电为主,对于输入地而言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不会减少全国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故①错;电力输出采用高压输电线路,不占用交通运输线,故利于减轻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交通运输压力,故③错;煤炭转化为火电,延长了产业链,利于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但火电加剧输出地的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等压力,故②④正确。

2.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A.改善大气环境 B.缓解交通拥堵 C.减轻噪声污染 D.减少交通事故

2.A 【解析】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减少汽油和柴油的燃油消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利于改善大气环境。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3、4题。 ① ② ③ ④ 第3、4题 3.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B 【解析】观察四幅照片可知,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②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③为风力沉积地貌(沙丘),④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故B正确。 4.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B【解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利于聚落(城镇、乡镇等)建设,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完成5、6题。

5.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5.B 【解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必须加强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依赖粮食进口,不能作为最主要措施,故A、C选项错;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

和经济收入高等原因,外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难以重新再回流至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故D选项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可以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是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 6.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D 【解析】从人口迁移角度来看,农村的未成年人和老人人口迁入城市,居住在城市生活,是城市化过程的表现方面之一,故①正确;未成年人和老人均属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均无影响,故②③错;未成年人和老人给教育、医疗卫生和交通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故④正确。

2015年2月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人造天体 地球 150万千米 第7、8题 月球

7.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7.B 【解析】注意对题意的正确理解。材料提示,人造天体(不要误解为地球人造卫星!)定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该人造天体与地球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角速度相同,故AC项错误。金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在地球一侧观测,会出现从金星经过日面的现象(太阳、金星和地球三点一线,称为凌日),但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在地球一侧观测,不会出现凌日现象,故D错。图示显示其与地球的距离为150万千米,远超月球与地球的距离38万千米,该人造天体位于宇宙空间(人造卫星位于高层大气范围内,绕地球公转)。太阳风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人造天体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近,可以提前获知太阳风强度。

8.该人造天体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8.A 【解析】注意题干中“获取”“传回”等关键词语。人造天体获取宇宙空间的信息并传输数据属于航天遥感技术,故A正确。虚拟现实技术(英文VR技术)是数字模拟的现实场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范畴,故B错。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经过以下流程:获取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信息输出表达,故C错。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来对地面的某一点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技术,其必须在观测对象设置用户系统(带有GPS模块的客户终端)方可获取定位信息,故D错。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9.C 【解析】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南部,位于南半球。甲位于高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10.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第9、10题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10.C 【解析】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A错。乙地风向为偏南风(或西南风),故B错。丙地位于低压槽,有锋面天气系统,附近等压线密集,可能风雨交加,故C正确。丁地位于高压区的边缘,且深居内陆,天气晴朗干燥,故D错。

11.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 正确的是

板块B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板块A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阶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段一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11.D 【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阶段地形区4 地形区5 地形区3 二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地形区2 地形区1 阶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则年平均段三气温高,故D正确。

12.右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第12题 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12.A 【解析】仔细观察图示信息是分析判断的关键。仔细观察图示,图中的板块是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这就是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和北侧系列高大山脉形成过程的模拟图像,故A选项正确。

13.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13题 13.D 【解析】图示显示,该城市二孩出

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均处于较低水平,较

高生育率年龄段集中在33岁以前,且以一孩生育率占主导,故①正确。平均初婚年龄越大,

则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时父母年龄越大,则生育二孩的意愿会更弱,故②错误。二孩生育率越高,则自然增长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故③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越完善,生育意愿会随之降低;且经济越发达,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高,养育孩子的成本越高(教育等投入巨大),生育意愿也会由此降低,故④正确。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 B.②③ ① C.③④ D.④⑤

14.C 【解析】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② ④ 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

⑤ 15.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③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第14、15题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15.A 【解析】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C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D错。

河南省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居全国前列。下图为河南省某食品集团产业联系简图。完成16、17题。

第16、17题

16.影响面粉加工企业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条件 B.环境状况 C.原料 D.劳动力

16.C 【解析】图中的产业联系简图显示,面粉加工与小麦种植联系密切,河南是农业大省,小麦粮食产量高,原料丰富,故影响面粉加工企业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 17.从工业生产过程来看,图中肉类加工与食品制造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A.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科技与信息联系 D.资金与技术联系 17.A 【解析】根据图示,肉类加工的“产品”是食品制造的“投入”,组成“工业生产过程”的生产协作联系(投入-产出联系),故A正确。商贸联系体现的是产品的位移,技术(科技)、资金与信息联系则体现的是资金和信息的流动,没有体现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

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 B.间冰期 C.温暖期 D.寒冷期

18.D 【解析】观察图中两条曲线位置,可知多

第18、19题

年冻土层的南界向北移动,反映了近两百年来气候呈变暖的趋势。注意“冰期”与“寒冷期”的含义不同。冰期与间冰期体现的是地质历史尺度(距今1万年前,单位是10万年),温暖期和寒冷期体现的是历史尺度(距今1万年以来),故C正确。 19.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 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 D.生产潜力下降 19.A 【解析】图示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变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养分循环加快,故A正确。全球变暖与土壤污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热量条件变好,生产潜力可能上升,故BCD均错。

右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 C.河流落差大 D.流域面积广大 20.C 【解析】“梯级开发”是指利用地形落差,建设多个水电站。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因为河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落差大。 21.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第20、21题 21.B 【解析】甲地位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适宜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应为发展种植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气候温暖湿润,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甲地附近的北部是美国的玉米带,附近南部是棉花带。

下图为我国2015年软件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图。完成22、23题。 22.2015年下列省份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的是 A.陕西 B.浙江 C.辽宁 D.广东

22.D 【解析】收入增长额可以根据收入和增速进行估算。根据各省的收入和增速,可以计算出广东在2015年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江苏次之。 23.图中可以反映出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 B.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 C.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 D.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 第22、23题

23.B 【解析】图示十个省(市)中,位于东部的有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北京、福建和广东,位于东北的有辽宁,位于西部的有四川和陕西,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有江苏、上海和浙江。软件业产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西部软件产业并不高与中部地区,故A错。从图中看,长三角地区省市(浙江、上海、江苏)的软件产业产值和增速均普遍很高,故B正确。东北的辽宁增速在十个省)(市)中最低,故C错。中部地区软件产业较东部落后,不能说明其对外开放程度较东部高,故D错误。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24、25题。

[答案解析]2017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地理试卷图重绘WORD稿(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yj0w4fci27b8vd538ce5nrap1rg8p00xg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