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下海市浦东新区生物高一(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肾上腺素是人体重要的的信息分子,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B.某些神经细胞可以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肾上腺素,其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 C.由于肾上腺素是蛋白质,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肾上腺素一般是注射,不能口服 D.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上升,心率加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详解】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A正确;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由某些神经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或被转移,B正确;肾上腺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是小分子物质,既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C错误;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反应灵敏,血压上升,心率加速,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以及化学本质,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再根据题意作答。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 A.24%,72%B.36%,64% C.57%,43%D.60%,40% 【答案】D
【解析】基因A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24%+36%=60%,基因a频率=1-A基因频率=40%。
3.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说明了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A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对物质进行了分离和提纯,鉴定与在培养基上培养等技术,故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探索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念珠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其细胞中具有光合色素有关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C.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的通道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形成一个整体
D.人在剧烈运动时与安静时相比,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比值小于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生物的遗传物质及其分布、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识别并比较相关知识。 【详解】
A、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租关的酶,A正确;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B正确;
C、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的通道有利于实现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使多细胞生物体形成一个整体,C正确;
D、人在剧烈运动时局部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乳酸而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安静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化学计量数比值是1:1,因此人在剧烈运动时与安静时相比,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比值将不变,D错误。 故选D。
5.21三体综合征是体细胞中含有三条21号染色体所造成的染色体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800~1/600。如果两个21三体综合征的病人结婚,那么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 A.1/8B.1/4C.1/3D.1/2 【答案】B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体细胞中含有三条21号染色体所造成的染色体遗传病,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两种可能,即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异常配子)和含有1条21号染色体(正常配子),且比例为1:1,因此21三体综合征夫妇,产生正常精子、卵细胞的概率各为1/2,正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则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1/2=1/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关键能识记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能正确分析其形成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6.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①哮喘病 ②21三体综合征 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④青少年型糖尿病 A.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
①哮喘病是多基因遗传病,①正确;
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错误; 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③错误; ④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④正确。 故选B。
7. “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骨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 C.若A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B是保护基因,C是保护物种,D是保护生态系统 D.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
吞和胞吐。 【详解】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骨髓属于免疫器官,A正确;
B、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加强法律法规意识,C错误;
D、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不包含胞吞和胞吐作用,D错误。 故选A。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弱 B.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草原上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强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物种数量越少,抵抗力稳定性越弱,A正确;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C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9.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值 A.能
C.只能知道(A+C):(T+G)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是双链结构,碱基对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A+C):(T+G)=1:1;如果已知某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数是a,腺嘌呤数为b,则腺嘌呤的碱基比例与胸腺嘧啶的碱基比例相等=b/2a,胞嘧啶和鸟嘌呤的碱基比例相等=a-b/2a,故答案选A. 10.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Ⅰ Ⅱ 机械破损种皮,25℃蒸种皮完整,处理 馏水浸泡24h 25℃蒸馏水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0.05%赤霉机械破损种皮,素水溶液25℃浸泡24h Ⅲ Ⅳ B.否
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理反应、对照实验。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的变量是赤霉素,所以只能探究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1.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A.A 【答案】D 【解析】
“春色满园关不住,A正确;“落红不是无情物,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飘落的“花瓣”等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利用,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B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C正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农作物与杂草的种间竞争,D错误。
12.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B
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 植物的向光性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 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农作物与杂草的种间捕食 C.C
D.D
A.本实验研究的是蔗糖酶的特性
B.三组实验能够分别证明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C.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的最适pH约为7 D.酶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