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一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1:43: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体会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物质交换而紧密联系。

通过血常规报告的生理数据比较,提出自己的客观见解,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

显微镜、新鲜动物血液、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由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入手,引入课题;利用动画说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观察动物血液样品和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获取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如表: 教学内容 导入 教师的教学行为 的关注。如煤气中毒、高烧致死病例等 (2)提出下列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①煤气为什么能使人中毒?(一氧化碳引起人体氧气减少) ②高烧为什么会成为杀手?(体温升高超过了人体所承受的范围) ???倾听?总结??由上述问题引入本课题:人体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也就是说,人体细胞对其生活的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人体细胞所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则是内环境,因而又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组成 利用动画来说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以图片来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组织液和血浆之间不是俨然分开,而是有着密切的物质交换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 废物、二氧化碳 血浆 组织液 营养物质、氧气 营养物质、氧气 组织液 细胞 废物、 二氧化碳 过渡 血浆能在血管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环节。由此引入学生对血液的探究 学生的学习活动 (1)从新闻中引导学生对人体内环境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 29

血液的组成 (1)观察血样标本 ①认真观察试管1(加入抗凝剂)和试学生观察并回答:试管1里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试管2里的血液凝固了 管2里的家畜血液,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②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加入抗凝剂论分析,回答问题 的家畜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试管中的血液分成几部分?各呈现什么颜 ③归纳、总结 (2)血浆 它有什么特点呢? ②观看了课件《血浆成分示意图》,是能否了解了血浆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呢? ③水在血浆中占有这么高的比例,与血浆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讨论: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救治严重的贫血患者时,如何输血? 过渡:血细胞又包括哪些组成成分呢?我们看一下血常规化验单。 (3)利用课件展示常规化验单 ①你能读懂这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吗?通过测定值能说明什么问题?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预习,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②指导、评价并激励学生 ③提问:由血常规化验单项目一栏中的信息,能否推断出血细胞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④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红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 血液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淡黄色,半部分是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45%。在交界处,还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 1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和交界处的白色物质,统称血细胞 特点: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主要成分:水(90%)、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含氮废物等(3%)。 主要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黏度变大。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黏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严重的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 . 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55%,下半①同学们认真观察了试管1中的血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位于试管 30

这是电镜下的红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请先看屏幕,再回答问题 课堂讨论: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⑤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白细胞》这是电镜下的白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观看课件《白细胞吞噬病菌》,请说出白细胞的功能? 课堂讨论: 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分布在血液中,而身体的某一部分被吞噬细菌? ⑥展示课件《电镜下的血小板》 这是电镜下的血小板,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课堂讨论:生活中,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 知道了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大家能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同时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患者的症状是:面色苍白并有头晕、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一般地说,贫血患者应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白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每升血液含(4~10)x109个,白细胞的形状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防御、保护 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类型,有的种类可吞噬细胞可穿过血管壁,吞噬病菌。同时,伤口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吞噬病菌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是最小的血细胞,也无细胞核,人体内每升血液含(100~300)x109个 倾听,总结出血小板的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凝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一种物质,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最后产生不溶性的蛋白质纤维。这种蛋白质纤维,将血细胞缠绕成一团血块,血液凝固,堵住伤口 总结:运输、防御 现“红肿”现象?白细胞比红细胞大,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如何达到感染处,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 31

否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呢? 补充:血液还能够调节体温 小结 教师总结 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应的练习 (本教案参照上海浦东某中学胡向武老师提供的教案修改)。

八、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人类的生存受 大气温度 、 大气压力 、 大气含氧量 、 淡水 和 食物 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2、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细胞外液 ,它主要由 血浆 和 组织液 组成。

3、血液由 血细胞 和 血浆 组成。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 、 白细胞 、和 血小板 。

4、小肠内表面具有 皱襞 和 绒毛 ,就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其中 小肠 壁和 毛细 血管、 毛细淋巴 管的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5、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的区别是:正常人尿液中不含 葡萄糖 。

6、肾单位是是肾的 基本功能单位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 肾小管 两部分,肾小体由 肾小球 和 肾小囊 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A) 5、(D) 6、(C) 7、(D) 8、(D) 9、(C) 10、(C) 11、(A) 12、(A) 13、(C) 14、(D) (三)多项选择题

1、(AC) 2、(ACD) 3、(ACD) 4、(AD) (四)问答题

1、患者A 贫血 ,理由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

患者B 可能有炎症感染 ,理由 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或超过正常值 。

2、(1)当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时,这个男孩体内的温度保持稳定,这种变化真实地反映了内环境的稳定。

(2)皮肤温度随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种变化方式与体内温度相对稳定不相同,因为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调节实现的,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体内有更多的热量通过扩张的毛细血管传递至体表。

3、 (1)消化系统的作用是 补充内环境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 (2)呼吸系统的作用是 维持内环境中氧气和位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 ;

32

搜索更多关于: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一册) 的文档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一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yuga1w5ac7b3ef98nc6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