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信息
大名县小磨香油制作工项目名称 艺 属 地 河北省大名县 河北省大名小磨香油保护单位 法人代表 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电 话 电子邮箱 邮 编 传 真
—5—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县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全县辖6个镇,1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73万。大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黑龙港流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漳河、卫河、马颊河三条河流横贯全境,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和各类干鲜果品的种植。 三、项目说明
在杨殿魁之后,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大名城内其它香油坊相继开业,1978年后,小磨香油经营范围更广,沈阳,长春,分 布 区 域 哈尔滨,秦皇岛,青岛,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德州,临清,济南,邢台,西安,郑州,重庆,成都,贵阳等地都设有大名府回族小磨香油坊。 —6 —
大名小磨香油历史悠久。经考查其起源有二: 一是据1994年版大名县志“民族志”中记载:大名小磨香油生产在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开始在大名县城出现,第一家作坊的主人是南关回民杨殿魁,他由作勤行生意改为磨香油。当时他从山东东昌府请来一位磨油师傅,合伙在大名城内西街(与羊市街口相对处)开设了香油坊。此人极善经营生意,除每天走街串户零售香油外,他还天天往饭铺、包子铺赊销送油,给各铺立下账册子,定期算账。这样一来,小磨香油在大名逐步普及开来。尤其是回民,大多是用香油调味。售油量由少到历 史 渊 源 到的芝麻,搅到的油”,就是炒芝麻后要用木掀扬凉,芝麻越凉越香;搅油时要搅熟,越熟出油越多。杨殿魁回来后,掌握了技术,就独立经营小磨香油坊,越干越发财。此技艺流传至今。杨家第五代传承人杨东江,2003年3月在大名县城东香油城开办了“大名县大名府香油调味品有限公司”,由单户小作坊式经营,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之路。 大名小磨香油另一起源是在大名西北儒家寨。世代以磨香油为业的儒家寨东街村民张俭的先祖,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民过来时带来磨香油石磨,在儒家寨开办张家香油坊。张家当时制作的小磨香油“香飘五里”,人称“五里香”。明嘉靖年间经大
多,每天可售出六斗芝麻的香油(每斗芝麻二十四斤)。杨殿魁家靠经营小磨香油赚了钱,磨油技师干了三年要辞业回家。走时,杨殿魁带着礼物盘费一路送行。磨油技师受了感动,至半路途中,技师将磨油秘诀告诉了他,只有两句话,即:“馏—7—
名在朝为官的吏部侍郎吕本忠推荐,张家“五里香”小磨香油向皇上进过贡,深得嘉靖皇帝赞赏。嘉靖帝赏赐张家一块匾、一盘磨。匾早已无存,那盘磨二十年前被万堤区一个人高价买走。 儒家寨张家小磨香油的出名,带动了当地的小磨香油加工业发展,传说明朝时期在现泰山行宫庙前的“堡子城南门外(儒家寨历史上曾称堡子城),曾建有八大家小磨香油坊,分别为张家、李家、甄家、陈家、田家、刘家、申家、赵家,此盛况一直延续到清代。 小磨香油制作方法: 1.筛选:用筛子筛去芝麻里的杂物,扬净尘土,清水漂洗,可基 本 内 容 用盆或缸加足清水,倒入芝麻,搅拌15分钟,漂洗净秕粒及其他杂质,捞出芝麻,放在密眼筛子上沥去水分,待30分钟后,即可烘炒。 2.烘炒:将洗净的芝麻放在铁锅内加水烘炒。开始时火可猛些,但要搅拌均匀。当芝麻水分大量蒸发后改用慢火,翻搅要勤而匀,炒至芝麻用手捏碎后其心仁呈枣红色,立即泼入占—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