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 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2. 年
级:高中二年级
3.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所 属 的 章 节:第三章第四节
5. 教 学 时 间 :45 分 钟
二、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
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
的原理。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
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是中学化学基
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
1
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
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
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
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
产、生活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
理。
3. 教学重点、难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学业水平测试的洗礼,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前三节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
2
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已经很到位,接着
学习“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同小异, 另外高二学生已经
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增强,能通过自主学习主动获
取知识。但由于初中阶段的一些习惯说法例如“不溶”、再比如“反应进行到底” 等等,
这些说法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多少有些干扰作用,所以还需要老师多引导,从“沉
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等不同角度反复的论证物质溶解的绝对性和物
质溶解限度大小的相对性,并且在论证物质的“溶”与“不溶”之间使水溶液中各种微
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带领大家辩证地看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过程。
四、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思考”,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加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
实际的联系。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是从实践中认识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