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作业拖拖拉拉,就不免会心烦,失去耐心,有时甚至动手动脚,这也加大了孩子的压力,这些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二、习惯培养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请它的债务。”真正进入了小学之后,一个月左右
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之间的差距渐渐拉开,老师们所说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多数是没有良好的习惯而导致各方面成绩下降。
(一)学习习惯 1. 训练集中注意力
一年级新生中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尤其突出,有的孩子坐不住,东扭西晃;有的爱和同学说话;有的喜欢做小动作:玩铅笔、玩橡皮、玩文具盒。有的孩子一节课最多能坐5分钟,老师提醒坐端正了,老师身子一转,他又开始在下面忙活。其实他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难以集中注意力。老师又不能因为这个孩子影响教学进度,于是,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就较差。所以,现在家长就需要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对策:我们可以搞一些活动,比如下棋、画画、听故事等等,在活动前设定时间要求,如果孩子坚持下来,就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施以一定惩罚。最初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
16
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和活动难度,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25-30分钟不觉得疲劳。那么以后再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听老师讲课了。
2.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主要以语言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专心听讲、理解老师说的话,学习效率就高。一年级的孩子一开始不会写字,记不下作业,如果在课堂没有理解老师教的内容,回家如不能清楚表述老师的话,这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成绩。
对策:我们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训练,一是,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语言尽量规范、准确;二是,我们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过渡,让孩子复述。比如:请你拿三本书给爸爸;请你拿三本图画书给爸爸;请你明天早晨把那三本图画书给爸爸,逐渐增加语言的难度。
还可以在讲故事结束后,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问题,看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比如:你从哪儿看出小熊很聪明啊?还可以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新闻报道,家长和孩子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这里特别说明,现在的教学中提倡个性发展,对一个问题鼓励多方面思考,不一定要有一个完全标准的答案,所以无论孩子说些什么,我们都要鼓励他继续表达。 3.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1)培养时间观念
17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是通过训练让孩子感知一定的单位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克服拖拖拉拉的坏毛病。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别人用2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拖拉两个小时也做不完,一边写一边吃东西,玩儿玩具,这是很让老师和家长们头疼的。如不及时纠正速度慢的问题,学习成绩就会与同学越拉越远。
对策:我们现在就可以训练,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情,事先让他做好准备,一旦开始,就不能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如果孩子提早圆满完成任务,我们要告诉他省下来的时间你可以自由安排,让他感到珍惜时间的快乐。现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配合。
(2)培养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就是说,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作业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有的总是丢三落四;有的不听老师指令活动;还有的入学后仍然保留学前孩子的特点,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甚至开小差、打闹、在书本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都说明孩子还没有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对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活动规则,如制定一天的作息制度、制定孩子做作业的规则、制定幼儿生活管理的规则,如整理自己床铺的规则、整理自己抽屉的规则、完成
18
作业质量的要求、完成作业整理学具的规则等,请家庭成员检查、监督,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要特别鼓励或奖励,对孩子粗心、拖拉、心不在焉、丢三落四等不良习惯,尽早纠正。
4.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有的孩子独立学习能力比较差,表现一,做作业要家长在旁边看着,不看着就玩;表现二,做作业不动脑筋,老希望家长把答案告诉自己。如对这样的习惯不纠正,甚至纵容,其后果:一是家长苦海无边,二是让孩子养成抄袭的坏习惯,后患无穷。
对策:交给孩子一定的任务,规定要求、规定时间,比如做40条数学试题,放个闹钟在孩子桌上,家长离开,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检查,完成的鼓励或奖励;没完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所有承诺一律作废,作为惩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庭成员做出统一的不让步。 (二)人际交往
1、结交朋友。我们的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太小,对朋友还没有什么概念。
到了一年级,尤其一些内向的孩子,没有朋友就会孤单,所以我们应该教给他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比如乘借东西向伙伴介绍自己,主动参与游戏等。
2、自己解决矛盾。幼儿园的老师们对孩子关注非常细致,
19
但到小学时,班 主任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所以不可能再那么细致的关注到孩子之间的纠纷。所以,从现在起就要教给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如果是自己做错了,就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是别人错了,要学会讲道理,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伙伴。家长要注意:一、不要护短,不要帮助孩子无理搅三分,这样容易使孩子是非不辨,也学会强词夺理;二、不要过于包办代替,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总喜欢出头帮助自己孩子解决,生怕自己孩子吃亏,这样孩子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与伙伴友好相处。 3. 文明礼貌
要教育孩子要有礼貌,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跟别人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在学校里对老师,对同学都要有礼貌,说礼貌用语;出入老师办公室如何敲门等等。 (三)生活习惯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对地宽松和灵活,活动时间长,可以尽情玩耍。进入小学以后,学校要求就很严格了。早晨上学时间提早了,不能睡懒觉、不能拖拉、不能迟到、不能随便请假;学习时间要有45分钟,不能随便走动(包括上厕所、喝水);午睡时间短了,不能延长、不能影响别人;学习安排紧凑了,比如,:课间10分钟要收拾好上节课所用物品、要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要上厕所,要喝水等等,玩儿的时间很少了、休息的时间少了。所以我们从现在起要训练孩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