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试论叙事巴别塔中的受述者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2:31: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试论叙事巴别塔中的受述者⑴

青铜骑士

【摘 要】:本文以《黑暗的心》作为模本,在辨析众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距离的角度出发,在叙事的流程线中考察受述者与叙述者、读者以及其他受述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们在叙事流程中的地位、功能与意义做出初步描述与定位。

【关键词】:受述者 叙述者 读者 距离

受述者、叙事读者、理想的叙事读者??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术语轰炸,我们不禁要感到一种非常的压力。马里·柯里认为,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语言是世上最丑陋的私人话语,而叙事学就是最具冒犯性的

术语扎根的地方,原因在于其中大量含混不清的术语的滥用,面对一个个层出不穷的新旧术语,我们不禁要像笑话中的主人公一样大声质疑:什么是受述者?它的概念是否分裂?如果分裂了,它们在什么层面上是相同的,什么层面上是相斥的?

普林斯在第一部关于受述者的研究专著《受述者研究》中,提醒人们注意这个以往被忽视的叙事环节,他告诉人们——“受述者也是值得研究的”。按照划分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的逻辑原则,他依样画葫芦地在接受区域上划出了三个层次:读者、隐含读者、受述者。他为受述者下了这样的定义: 受述者是与叙述者对话的人,他是叙述者与读者之间建立的一个驿站,他帮助确立了叙事框架,他的作用是描述叙述者,他强调一些主题,促进情节的发展,他成为道德含义的代言人。⑵

普林斯对受述者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的修订版中接受普氏的定义,并做出如下的补充:

受述者就是与叙述者相对应的人,他与叙述者一样是叙述情境的组成部分。他们必然处于同一个故事层之

中,与故事内的叙述者相对的故事内的受述者,与故事外的叙述者相对的是故事外的受述者。⑶ 不可否认,普林斯等结构主义者对受述者的研究颇具贡献,但他们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对概念的定义上。这使很多人怀疑划分受述者的意义。人们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受述者是与叙述者进行对话的人,读者在某种意义也可以与叙述者进行对话啊?正如在《黑暗的心》中,我们怎样分清与第一叙述者我进行对话的倒底是读者还是受述者呢?他们有区别吗?如果有区别,那它们区别在哪里?如果没有区别,那划分他的意义何在???

在这样的质疑面前,普林斯的定义似乎又是软弱无力的。索叙尔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像坚果一样存在于果壳之中,而是存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之中。普林斯的教训似乎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启示:与其试图从逻辑的思辩中来定义受述者,不如将他投入叙事交流的洪流之中,动态地考察他与其余各项要素⑷之间的关系,在关系网中录求他身份的定位(见(0-1))。

下面,我将以《黑暗的心》为模本,结合上述图表,对受述者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而寻求其身份的定位。

一、受述者与读者

受述者与读者倒底是什么关系?面对着马罗的叙述,人们似乎会毫不费力地指着“我”说:“瞧,这是受述者。而我们就读者。”

但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当那个坐船上的英国职员(第一叙述者“我”)转身向我们买弄起听米的故事时,这个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我们是受述者吗?按照普林斯的观点,“听叙述者讲故事的人”是受述者。那么,面对着那个滔滔不决的英国职员“我”,我们不也是他的受述者?如果是,我们就可以人胆地断言:读者就是故事外的受述者。 这种观点可能会受到热奈特先生的举手赞同,因为他就认为“故事外的叙述者只能以故事外的受述者为目标,受述者在这里与潜在的读者相混,每个真正的读者都可以自视为受述者。”②②如此一来,无论是坐在亚瑟王桌前的骑士还是师大教室内的大学生,只要是听过那个19世纪英国职员讲过故事的人,都可以自视为“我”的受述看。

热奈特的言论引起了小心严谨的叙事学家们的不安,他们认为,这种“漠视”种族环境、时代乃至阶级、意识形态的做法是草率的,在逻辑上也是不严密的。既然在链条的起点可以分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那么相应地在它的终点,一定可以做出更为细致的划分。经过一系列归纳与演绎,拉比诺维茨在《虚构的真实》中对读者与受述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对读者与受述者关系的讨论关系到一个虚构叙事中的一些“事实”在一个阅读层面上是真实的,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却不是。例如,对于德雷克爵士的赞赏,有的读者会认为这是真实的,康拉德是个帝国主义思维的代言人;但也有的读者会认为这是一种反讽,康拉德以白报家门的方式将具有帝国主义心态的第一叙述者“我”置于被嘲讽的审判台上。因此,拉比诺维茨将读者分为四种类型:①真实的读者,即有血有肉的读者,如我或者你;②作者的读者,即假设的理想读者,也就是作者为之构思作品,包括对他们的知识和信仰进行假设,如上述认同康拉德对德宙克持嘲讽态度的就很可能是康拉德的作者的读者;③叙事读者,即“叙述者为之写作的读者”,也是通常所说的受述者③,例如相对于俄国佬,马罗就是他的叙事读者(受述者);④理想的叙事读者,即“叙述者希望为之写作”的读者(这种读者在《黑暗的心》中未出现)。

搜索更多关于: 试论叙事巴别塔中的受述者 的文档
试论叙事巴别塔中的受述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5qp0fekq3y3j84w1g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