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名校试题解析汇编(含答案)专题07 诗歌鉴赏(第03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 5:44: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思想感情。

58.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答案】 57.AD

58.示例:(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合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如颈联为补足颔联“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诗人认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穷日日”前冠于“要须”,“遍村村”前面冠以“无惜”,显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 【解析】

57.试题分析: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奠定情感基调的角度分析。

三十、【18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发夷陵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注]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诏从四川东归浙江,此诗是他从夷陵(在今湖北宜昌)

[注]

出发时所作。

5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的写法很像杜甫的《登高》,全篇着眼时空距离的展示,有咫尺万里的气势。 B. 湍急的江流和一个接着一个的险滩,使人感到心胆破的危险,好像走到了绝境之中。 C. “地辟天开”是耳目所不及的,却偏要说在“指顾”之中,又把延伸的空间扯远了。 D. 俊鹘是“横飞”,大鱼是“腾出”,纵横交错自下而上,从大处落笔写得细致入微。 E. 杜诗妙在将立意恢宏与笔触细腻等对立的审美范畴和谐统一,陆游诗深得此中三昧。 60.作者因何而“喜”?全诗是怎样体现这一情感的? 【答案】 59.CD

60.第一问:①过尽险滩,诗人顺风顺水,视界开阔、心胸开朗之喜;②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要有一番作为之喜。第二问:①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景视角,时空开合设计巧妙,以山平水远、苍茫开阔的景色来抒发胸中块垒;②实写眼前之景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地辟天开”的想象中的境界,虚实结合构成一个壮阔宏伟的境界,以此来展现人生抱负;③以比喻的手法极写战鼓雷动、浪涛拍打江岸的声响,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从“百滩过尽失途穷”和“大鱼腾出欲凌空”,来表达难抑的喜悦之情。 【解析】

59.试题分析:C项,延伸的空间是被“拉近”了。D项,是自上而下,从小处落笔。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此题主要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及比喻的修辞的角度分析。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名校试题解析汇编(含答案)专题07 诗歌鉴赏(第03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7hb3x4c21wxgu8k8be9y6ym8c7oz00mte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