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平等,包括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即教室、实验设施、教学工具、图书资料等和教育软件即教师素质水平都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
1.2教育利益补偿原则
针对我国业已存在的教育差距、社会制度,在分配教育的权利时,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利群体的教育权利实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使不利群体普遍地得到由教育带来的收益,从而为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创造条件的重要原则。 2、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把教育放在了重要地位。但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却明显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仅占财政支出的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在这样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和弱势群体的财政教育支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3、调整教育评估体系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导致了学校分等级,学生分好坏,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将以精英教育为主要教育目的的评估体系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评估体系,改善教育行为,公平对待所有学校和每一位学生。 4、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
当前我国的工作重心仍然是经济发展,经济是国家改善教育的
基础。因此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支持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通过税率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 四、总结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很高的成绩,但不平等现象仍是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的教育不利于公民平等的接受公共教育和提高素质,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忽视教育不平等,会使教育本身的道德危机增大,在社会上产生对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因此对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可是要完全消除这种不平等现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努力减缓这种现象,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坤《教育平等权利问题及解决之道》,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
[2] 王贵林,陈洵主编 《教育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三版
[3]王想霞的文章:《中国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