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等心理学简答题目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9:05: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估计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益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

2.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形成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信念。 3.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外在的社会的期望与内在的自我迷思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

3)A型性格的不良应对(A型性格指竞争、缺乏耐心、时间紧迫感、敌意、说话动作快速急躁、进取、好胜等一组性格称为“A型性格”。 4.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1)调整与工作有观点额不合理信念。2)做好自我管理。对自我的生活方式、自我的时间、自我的情绪进行妥善的管理。

5.价值观的形成

1)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 6.我国当代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评价的主要特征:

1)大学生人生价值评价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2)大学生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多元化。 7.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职业定向目标明确、课程设置进口专业发展需要、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探究性)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

10.荣格的人格两分类型说

内倾型与外倾型。内倾型的人较多关注主体内部,看待事物的准则主要以主观因素为依据,性格较为孤僻、优柔寡断、深思熟虑。外倾型的人,较多关注外部的物体和事件,一句客观标准来看待一切,开朗、活泼,自信,善交际、适应能力强。 11.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

内—外倾(外倾的人情感易于冲动和难以控制,爱发脾气,好交际,喜欢刺激和冒险。内情的人,情绪稳定,好静,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爱社交,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

神经质—稳定性(有高焦虑,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一直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精神质: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 12.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人格特征。

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为:激励性人格,包括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以成功为导向人格,包括对学生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专业品行,包括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

1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人的智力是由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知识这些治理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

的智力各具特色。 14.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15.简述罗杰斯的学习观

(1)学习室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16.教师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有意识地注意归纳所学陈述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2)注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陈述性知识的理解,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富有意义;(3)注意对所学陈述性知识的概括提高;(4)注意培养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向,形成指向陈述性知识学习活动的准备状态;(5)注意寻找学生原有的陈述性知识经验,形成清晰和稳定的认知结构,促使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编码具有特异性、组织合理性。

17.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18.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形成道德观念、确立道德信念、发展道德评价能力。(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荣。

19.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法子内心的期望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使期待者的行为和蔼友好,从而使被期待者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在多方面都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20.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人格特征。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为:

1)激励性人格,包括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人格,包括对学生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包括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 (三)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21.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

防御应对方式:合理化、否认、反向、自居作用、投射;直接应对压力的方式:调整认知方式、调整个人的期望水平、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掌握调控方法,学会心理放松。 22.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形式逻辑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个体更加强调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少注意事物的个别性、相对性和运动性。而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 从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规律上看,价值观的形成可分为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 2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

“我是谁?”的困惑;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教育

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 24.价值观形成的标准

路易斯认为以下7条标准可以评价价值观的形成:第一,自由地选择;第二,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第三,对没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第四,珍视与珍爱;第五,愿意想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第六,根据选择行动;第七,以某种方式不断重复。 25.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

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更加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友情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如“甘作人梯”“谦虚谨慎”“委屈求全”等方式和手段已不为大学生所看重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及评价的标准多元化。 26.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包括职业定向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2) 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包括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探究性; 3) 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包括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 (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

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27.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 2)培养专业兴趣;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7.人格的发展差异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经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要解决的关键任务,个体对这一任务的解决程度不同,就表现出人格发展差异。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出生-2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4岁);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12岁);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死亡)。 28.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比较 二者都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对已有知识的依赖性,都强调认知结构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认知结构的可变性。但在教学组织模式上二者有很大的差异。布鲁纳反对教师在教学中的系统讲解,主张学生自行发现其中的道理;而奥苏贝尔认为,讲授式教学应该是教学的主要模式。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尽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而且便于存储和巩固。 29.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个体品德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执行规范行为,并从社会反馈中强化对规范的认识,获得规范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而确立规范行为的自觉机制的过程。

认识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形成道德观念、确立道德信念、发展道德评价能力三个方面。其中以道德观念的形成为先决条件,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标志,而道德信念的确立则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情感是品德形成的动力。培养道德情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丰富有关的道德观念;第二,通过美育和美感教育引起情感的共

鸣;第三,重视情感的感染作用。3)确立道德行为。道德行为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行为方式、技能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30.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1.道德两难故事法2.价值澄清术3.榜样学习4.角色扮演 31.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的内部动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外部动机: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

德西效应说明当个体正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即内感报酬),如果额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加强作用是间接的;学习动机能够影响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效果。

(三)提高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

学生的唤起水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目标定向;学生的归因。 (四)提高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

教师的特征:榜样、热情、关心和期待;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和挑战性;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 32.不同师生交往类型的表现

1)积极的师生交往: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民主信任,学生敬重和爱戴教师,交往结果是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2)消极的师生交往:紧张型、冷漠型和庸俗型的师生交往。

师生交往中教师要注意的情感三忌:冷漠无情\\傲慢与粗暴\\偏爱 33.积极师生交往的功能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师生双方的学校生活品质

师生交往中教师应避免的不良心理品质: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 34.如何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

1)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2)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订规则;3)教师注意教育技巧;4)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 (二)反馈效应对教师的启示

1)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2)在学生作业上写评语时,需认真总结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优缺点以明确其努力的方向;3)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 (三)教育中易发生的超限效应

1)时间上的超限效应:上课拖堂2)内容上的超限效应:过度的批评或表扬;3)教育技巧上的超限效应:布置任务的数量“过度” (四)避免“搭便车效应”的做法

1)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2)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3)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4)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5)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五)登门槛效应和门面效应的用法

小要求与大要求相继出现并无明显联系时,“登门槛现象”的效应大;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并紧跟着大要求之后出现时,“门面效应”的效果好。 35.建构主义:新知识观、新学生观、新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

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36.教师多角度定位认识自己:1)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位置;2)收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来认识自己;4)可以通过静态的“纸笔分析”认识自己。

师生产生冲突的原因及如何平息:1)师生间产生冲突的原因:源于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师生双方或者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约定的规范;

2)平息师生冲突:避免发生直接冲突、熄灭争吵、巧妙和解 37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型条件作用的区别: 首先,从各自形成的前提来看,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前提是有机体所要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由某个无条件刺激引发出来。当改无条件刺激伴随条件刺激同时或稍后出现时,使产生刺激替代作用形成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天体是有机体所要习得的行为(反应)时自发产生的,由于行为结果得到强化,有机体才学会在某种情景中做出特定反应。这是经典条件刺激和操作条件刺激最根本区别。其次,从反应和强化之间的关系看。经典不需要动物的行为就可以得到强化,而操作性中强化是由动物的偶然行为产生。最后,从生物学意义上说。经典条件作用有机体可以使一个无关刺激作为有关刺激的信号。 38.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1)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2)高效率的工作;3)创造性的洞察力。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相长:1)专家型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专家型教师能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专家型教师成长规律: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搜索更多关于: 高等心理学简答题目汇总 的文档
高等心理学简答题目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bm55rol425ui618i0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