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精编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4 19:17: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资料

A.上下、前后、左右 B.前后、上下、左右 C.上下、左右、前后 D.前后、左右、上下

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A )12-7 A.以视觉为主 B.以运动觉为主 C.以听觉为主 D.以经验为主

第七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

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D ) A.目的性的加强 B.方法的形成 C.细致性的增加 D.概括性的提高 简单题:

幼儿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13-4 07-4 11-4 12-7 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分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2分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2分 (4)观察的概括行提高1分 (5)观察方法的形成1分

试述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P106 05-7

答: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幼儿初期大多处于低级水平,不能接受任务。幼儿中期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时不能克服,不能坚持。6岁的幼儿开始逐渐能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观察。

②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5岁幼儿有所提高,从6岁开始观察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精品资料

③观察的细致性增加。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不细致。经过细致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④观察的概括性提高。幼儿对图画的观察经历四个阶段,主要处于“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

⑤观察方法的形成。幼儿的观察,是以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的观察发展。

第八节 感知觉规律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10-4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 )12-4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同时对比 D. 继时对比

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C )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 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 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13-4

名词解释:

适应:感觉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 论述题:

一、举例说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P109 07-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精品资料

答:人的感知觉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规律,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①适应现象,即人的感觉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比如,人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待久了,会毫无觉察。这是嗅觉适应。根据这一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②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比如,人的视觉存在同时对比现象,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比较暗一点,而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一些。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颜色对比,提高幼儿的感受性。

③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几种条件的影响。

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两者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比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教师要以绿树为背景。教师的板书、挂图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二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因此,教师应当尽量多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象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三是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精品资料

四是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P109 06-7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有: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①适应现象是指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

②对比现象是指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③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指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样清楚地感知所接触的事物,有些刺激物会成为知觉的对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8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精编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njn2x6466d7jn4l8uv58u602x74s012ox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