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嘉定二年(1210年)去世,留绝笔《示儿》。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合作互学】
以同桌为单位,相互检查课文的背诵。(5分钟) 【精讲点拨】
同学们自己根据课后练习题及课堂笔记,记忆重点问题。(18分钟) 《紫藤萝瀑布》
一、 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答: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 “比较”:
5
①比较的内容:同一事物;不同事物;
②比较的角度:横向、纵向;历史的、现在的(眼前的紫藤萝与十年前紫藤萝);
③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文主题思想相同的是: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范进和孔乙己都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同中求异(如《孔乙己》中人们对孔乙己的“笑”与《范进中举》中人们对范进中举而疯的“笑”是不尽相同的。孔乙己言行迂腐可笑,人们把孔乙己当作笑料,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范进的疯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
二、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2.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
6
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安塞腰鼓》 触觉——心理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化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三、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
7
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写作上的启示:
①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②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纵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③对景物要有感情。如果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写作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孩子,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象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④要有感情,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一颗小桃树》
一、小桃树经历了哪些磨难?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