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基础达标](8+1)
1.下列有关细胞体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体积一般较大 B.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 C.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一定也越大 D.细胞体积小,其完成物质运输的效率高
解析: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体积一般较大,A项正确;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其完成物质运输的效率也就越高,B项正确,D项正确;某种生物的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生物体体积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长的细胞,其细胞分裂期也长
B.细胞分裂周期中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进行 C.常用分裂期长的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变化 D.在一个植物细胞周期的中期可以观察到着丝点分裂
解析:细胞周期长的细胞,其细胞分裂期不一定长,A错误;细胞分裂周期中,在G1期就有蛋白质合成,而DNA的复制在S期,B错误;在分裂期才有染色体的出现,且分裂期越长能观察到的细胞就越多,所以一般选择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比例较大细胞进行观察,C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答案:C
3.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现在蛙的红细胞中 B.在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目上表现出平行关系 C.③过程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D.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解析:细胞分裂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中的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是无丝分裂,发现在蛙的红细胞中但不是只出现在蛙的红细胞中,A错误。有丝分裂中
1
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目不是平行关系,DNA数目是在间期加倍,而染色体数目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B错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和母本一样,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 答案:D
4.某同学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后,绘制的各时期细胞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 B.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
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 D.细胞④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解析:图中①~⑤分别指代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末期、间期、中期,其中分裂期包括①前期、⑤中期、②后期、③末期,A正确;因图示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所以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图中M为细胞板、P为纺锤丝,B错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应同步进行,C正确;细胞④对应的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该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 答案:B
5.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 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
解析:RNA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合成时大量利用U,故A错误;进行大量
2
蛋白质的合成时,首先要合成RNA,而U是RNA特有的碱基,U大量利用是进行RNA的合成,因此可以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故B正确;T是DNA特有的碱基,T大量利用是进行DNA的复制,故C正确;间期主要特点是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间期大量合成RNA可进一步用来合成蛋白质,因此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说明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故D正确。 答案:A
6.下图是某细胞进行增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面叙述正确( )
①L期有8条染色体 ②P期紧接在L期之后
③P期与M期细胞内核DNA数相等 ④P期有8条染色单体 A.①③ C.①④
B.①② D.②③
解析:①L期有4条染色体,①错误;L期是中期,P期是后期,所以P期紧接在L期之后,②正确;P期细胞内的核DNA数目为8,M期细胞内核DNA数也为8,两者相等,③正确;P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所以染色单体数为0,④错误,故选D。 答案:D
7.(2018·海南中学月考)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漂洗时,可以直接用清水洗去细胞表面的解离液 C.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还要再加一片盖玻片,然后压片 D.观察时,找到前期细胞后可观察其继续分裂的过程
解析:作临时装片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漂洗时,用清水洗去细胞表面的解离液,B正确;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还要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压片,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有利于实验观察,C错误;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D错误。 答案:B
8.(2018·福建三明一中模拟)下列属于“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操作是( ) A.用层析液解离 B.用清水洗去解离液
3
C.用苏丹Ⅲ染色 D.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
解析:层析液用于绿叶中色素的分离,A错误;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用清水洗去解离液,B正确;苏丹Ⅲ用来检测脂肪,C错误;检测脂肪时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D错误。 答案:B
9.甲图为某高等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示意图,乙图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丙图表示该动物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细胞Ⅰ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Ⅱ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乙图中表示DNA含量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与2时期相对应的是甲图中的细胞________(填“Ⅰ”或“Ⅱ”)。
(3)某同学用自制的装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__。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处于丙图中BC段状态的分裂期细胞,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发生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细胞Ⅰ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Ⅱ所有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中a是DNA、b是染色体、c是染色单体,1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2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图丙中: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DE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细胞Ⅰ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Ⅱ中4条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a表示DNA;2时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者中期,可以与之相对应的是甲图中细胞Ⅱ。(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若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可能是因为没有解离(或解离不充分或制片时没有按压载玻片)。丙图中的BC段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者中期;CD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变成1。
答案:(1)后 4 (2)a Ⅱ (3)没有解离(或解离不充分或制片时没有按压载玻片) 前期或中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素能提升](4+2)
10.(2018·宁夏育才中学月考)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