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金融学简答题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1 10:2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 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1)信用货币一般有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答:(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

(3)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和货币

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相交时,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

6.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2)信用货币不能与任何金属进行兑换,其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两个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3)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流入流通领域.

答:(1)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

(2)两者的区别是:①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地形成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②金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衡量商品价值的;规定一定量的金作为价格标准,是为了比较各个商品价值的不同金量,并以此来衡量不同商品的不同价值量。③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3)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有了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作用才得以发挥。因此,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

2.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答: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与流通手段相比较,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有以下特点:

(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则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2)流通手段只服务于商品流通,而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二者虽都是一般的购买手段,但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购买。

(4)流通手段是在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而支付手段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挥的作用。

(5)货币赊销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所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与扩展为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创造了客观条件。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5)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流通的调节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仅只现金,也包括银行存款.

4.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答:(1)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 (2)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

性偏好。

(3)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4)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

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 。 5.试述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

答:(1)IS曲线代表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Y)与利率(i)点的组合轨迹,在IS曲线上的任一点,实体经

济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

(2)LM曲线代表货币供求均衡时收入(Y)与利率(i)

点的组合轨迹,在LM曲线上的任一点,货币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LM曲线还是一条折线。

大限度的盈利。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贷的能力。

(3)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

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4)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

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

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

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

而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变动。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

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

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

营的重要原则。盈利性原则是商业

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

基础。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要

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7.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答:(1)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

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

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地位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即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

人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着名的“流动性陷阱”。 增多、非现金结算的广泛开展等,流通中的现金量。

9. 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构的货币信用业务。具体表现为:a.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b.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作为清算系统的最后清算人。

答:基础货币主要由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两部分组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影响基础货币两个组成部分变动的因素:

10试述影响货币乘数的若干因素

答:货币乘数是指每一个单位基础

货币供给量增减的倍数。所以影响

④中央银行是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

这主要表现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和监督和管

理金融业。

8.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他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把利率因素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

(1)他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个方面。

①交易动机,这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交易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的预防性动机和交易性动机都与收入(Y)有关,两者所引起的货币需求都是收入(Y)的函数。

③投机动机。这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这是凯恩斯做出的同古典学派不同的并运用规范化的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函数方程式,这是他对货币理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M1+M2=L1(Y)+L2(r)

式中,M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它是Y的函

数;M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r的函数;L是流动性偏好

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强调了货币作为资产或价值储藏的重要性。

②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

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每个

(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

①存款准备金比率。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多,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

反是。

②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流出)银行系

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随之增加

(减少)。

③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

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反是。 ④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者,如果它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能够增加;反之,会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减少。

(2)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主要因素①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一般来说,公众货币总收入会逐年增加,手持现金量也会有所增加

②物价变动状况。一般来说,在币值和物价比较稳定的

情况下,公众手持的现金除了随着季节性的变化有所变动外,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

③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如商品交易发展、就业人

数增加、集贸市场扩大、价格调整等因素,往往会促使

流通中现金量增加。

④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如收购农副产品付现比重提高,农业贷款、个人贷款中相当部分的付现等,也会促

使现金流通量增加。

⑤信用开展程度。如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储蓄网点的

包括:

(1)法定存款准备率(r)

货币乘数受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限

备率呈现一种倒数关系。

(2)现金比率(h) 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

部门所持有的存款D之间的比例

(3)定期存款比率(t)

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

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的比

(4)超额准备比率(e)对货币

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

有的r超过直当保留的r部分)与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

11.试述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应的不同评价。

答:(1)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

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即使对经济

也是短时期的,并以积累更大矛

①对生产的影响。表面上看,通货

暂时扩大,带来虚假的繁荣,但从对生产起破坏性作用。

②对流通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

渠道遭到破坏;第二,通货膨胀

③对信用制度的影响。第一,它会

二,它会使银行不能发挥正常职能

④资源配置扭曲效应 些国家公务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

通货膨胀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应通常是负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a.在通货膨胀中,各种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和扭曲,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

b.通货膨胀会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c.在通货膨胀期间,为避免金融资产价值的损失,人们会尽量降低持有货币和各种金融资产的比例,并购入各种实物资产。由于实物资产在交易、维护、处置和管理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因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d.通货膨胀会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使购买者盲目抢购,不计质量,使经济结构失衡更为严重。

e.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利率下降,打击公众的储蓄意愿,

f.在通货膨胀期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滞后,使金融机构的正常融资渠道受阻,而民间高利贷则得以盛行,因而会改变正常的利率结构,阻碍长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

⑤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

通货膨胀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还会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甚至会引发社会经济危机。这方面的效应主要表现为

a.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持续发生的情况下,个人和企业的通货膨胀预期将变得难以捉摸,市场行情动荡不定。

b.导致商品流通秩序的混乱。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流通领域容易获取暴利,大量资金被吸引到流通中从事投机交易,使商品流通秩序极为混乱,产销脱节、商品倒流、囤积居奇、商品抢购等不正常的交易活动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

c.败坏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在通货膨胀期间,劳动者的工资所得赶不上投机活动的利润所得,会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助长投机钻营、不劳而获的恶习,而通货膨胀导致不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更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对立。

d.助长贪污腐败,损害政府信誉。通货膨胀时期,国家公务人员工资奖金增长通常滞后,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因而可能导致一

搜索更多关于: 金融学简答题汇总 的文档
金融学简答题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16tb2zms60sr9z0p01l1xu1x81dzc00o7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