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作文学案一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学案
【学习目标】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进行立意。 【学习重点】读懂材料,散发思维、收敛思维。 【学习难点】找准材料的内涵 【学习方法】示范、对比、总结 自主学习
一、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指的是给出(文字、图画)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回放】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6年课标甲卷)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课标甲试题)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I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全面理解材料:1、分清材料的层次;2、理清材料中的角色及其言行;3、分析角色及其言行所表达的意思或价值取向
三、材料作文如何立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
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
功的。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 探究学习 方法小结:
1、横向立意法。 对象 内容 立意 乌鸦
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牧羊人抓住。 →知人难,知己更难 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
→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 人贵有自知之明。 孩子
“它也很可爱啊!”
→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课堂演练】:运用横向立意法进行审题立意。
例1、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问他:“年轻人,干嘛不高兴?”青年回答:“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这从何说起?”青年问。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假如我今天折断你的一根手指,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我今天斩断你的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变成八十岁的老翁,给你一百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元,你干不干?”“不干!”“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一千万了,你还不高兴吗?”老人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青年在思考。
对象1老人:做人要有满足感;每个人身上的财富都是无价的;换一种方式思考就会发 现另一种境界
对象2青年:不满足现状,终日愁眉不展;穷则思变,不满足也是人生的一种动力。 2、由果析因法 。
这则材料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抓小羊 结果:失败,被牧羊人抓住
原因:机械地模仿、照搬,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
立意:1、正确认识自己。人要有自知之明 2、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 人生的位置 。 【课堂演练】:运用由果析因法进行审题立意。
例2、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中心事件:扶贫工作团向贫困山区赠送一批优质种羊。 结果: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
原因: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
立意:增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双管齐下。 3. 抓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例3、《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4、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 (2)抓关键句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立意:不要过于依赖旧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 例5、中国移动通信有一则广告词,它引用了一位业余攀登爱好者的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立意:挑战自己、超越自我;不要忽视一小步,要善于积累;要勇于登上自己的高峰、做最好的自己
4、分清褒贬法(明辨意图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褒贬的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6、《断臂的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立意: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5、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人生的某些思想、观点、认识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关心现实,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7、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 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立意: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一成语。 主题:表里不一
例8:犹太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他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粒豆子变成成千上万颗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立意:1、正确面对挫折;2、不要轻言放弃;3、调整心态,改变自己;4、机会就在前方 审题立意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一)正面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二)从鸠角度
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三)逆向思维
1.换个环境又何妨? 2.自己个性不可丢。
3.既要尊重共性,又要尊重个性。 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新材料作文写法六忌
1、忌全抄材料。 2. 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
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3. 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4. 忌单一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 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 体验, 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5. 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
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6、立意忌万金油式的立意。如对材料的许多做法或看法立意为“选择”、或简单地讲政治 哲学“全面地看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或干脆说“思辨地看问题”。 审题过程应包括如下五个部分:
一、精读材料,画出关键词句。二、分层列表,理清材料逻辑。 三、纵横结合,提炼中心论点。四、反复推敲,验证中心论点。 五、细改精挑,确定中心论点。 材料: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一、精读材料,画出关键词句 什么是关键词句?
1、反复出现的某个词、带有议论性质的句子 2、界定角色性质的形容词 3、表示心理活动及外在行动的动词。 二、分层列表,理清材料逻辑 弓
弓的主人
本质:出色的 又远又准 珍惜、喜爱
外观:稍微笨重 毫不出色
可惜、补救 完整的行猎图 装饰 断 拉紧
三、纵横结合,提炼中心观点
1. 本质出色,外观不足,有了出色外观,没了本质。
正向:华而不实不可取。 反向:真实最美,去掉装饰; 追求本质,追求实而不华。 2. 珍惜本质,补救外观,得到美丽外观,失去本质。
正向:苛求完美必定失去。 反向:完美也要适度; 重其本质,轻其形式。 3. 本质出色,主人珍爱;外观不足,主人补救;外观出色,本质失去。
正向:过度装饰外观反而伤害本质。 反向:完美无须装饰;追求生命的本色。 四、反复推敲,验证中心论点
1. 论点在材料中找不到确凿根据的,那么,论点有误;
2. 材料中有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可以推翻论点的,那么,论点有误。 本质出色,外观不足,有了出色外观,没了本质 缺陷是美 珍惜本质,补救外观,得到美丽外观,失去本质 有得必有失 五、细改精挑,确定中心论点
在验证时发现观点完全找不到根据的,可将其排除掉;有根据但概括有误的,则必须及时作出修改。
正确立意角度:
主人角度:完美也要适度;重其本质,轻其形式;顺其本性;莫让爱意横流 弓的角度:真实最美;去掉装饰,追求本质;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 事件角度:追求生命的本色;完美未必要装饰 【精彩片段】 1. 我,一把弓,一把和田地同生和历史同在的弓,已经在磅礴的大地上游历了千年万年。 黑檀木的材料让我结实无比;瞄准的精度让我成为士兵争抢的武器。我自知相貌丑陋,但我坚持做完整的自己,保持英雄的本色。而如今,我不得不掩面痛哭。纵然是冲锋陷阵的老将,纵然是战痕遍身的勇士,此刻在那锋利的刻刀下也无能为力。我,将要被那所谓的艺术雕刻成所谓的美丽。疼痛彻身,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一把与历史同在的弓不得不接受现实的雕琢。只为满足主人的需要,我不得不失去自我。然而,我不甘,我痛恨为了取悦别人而出卖自己的伪君子,痛恨人格的沦丧与自我的迷失。我始终是一把朴实黝黑的弓,这代表着我的朴实与忠诚,象征着我历经磨难的生命历程,我不需要花纹的装扮,我不美丽但我永远是我自己。所以,我要以死抗争,保持完整的自我。弓弦拉开的一瞬,我毫不犹豫地折断了腰,为我“弓”的本色,不为奴役的本色! 2. 春风只有追求飘逸洒脱的本色,才会有春意盎然的生机;夏天只有追求轻快豪爽的本色,才会有狂放热情的活力;秋叶只有追求金黄的本色,才会有沉稳丰厚的收获;冬雪只有追求雪白晶莹的本色,才会有纯洁美丽的赞誉。 追求本色,点亮生活。
3. 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不要苛求,充分发挥作用即可。 不苛求星星拥有万丈光芒,只须它点缀黑暗天空; 不苛求小河拥有波涛汹涌,只须它补给广阔大海; 不苛求野花拥有雍容华贵,只须它衬托春天生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