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英语,作为一项未来重要的生存技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
这种现象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表现最为明显。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小学开设的英语课程版本与初中不同,缺乏衔接性。因此直接导致学生升入初中后,只宜于采用较为浅显的“零起点”的英语教材,这样掩盖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真实的“水平”,实际上,在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之间的学业水平已逐渐产生两级分化的趋势。进入八年级后,随着知识量的拓展,这种差距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学困生”问题反而日益突出,这让众多的一线英语教师倍感困惑。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核心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知识的提升与发展。放到基础英语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发展就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困生”的客观存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初中英语教育衔接着高中英语教育,对实现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能在关键阶段搬掉这块拦路石,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对其它方面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帮助其树立信心的过程。我们开展这项课题实验研究,就是依据于此。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内因、外因,并有针对性寻求行之有效的转化途径与方法。
对于后者,我们计划从两个角度力图扭转这一问题:一是从家庭与学校的层面,改变观念,俯身关注,让知识的“弱者”在悄无声息中稳步成长;二是从教者与学生的层面,调整日常教学策略,师生合作,优化学习方法,学生间进行经验技巧的“传、帮、带”,感悟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困生”能跟上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节奏,为他们的英语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除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学生英语两级分化的改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还可为初中英语课堂优化教学提供借鉴样本,为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可行性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本课题探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内外因素,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级分化问题,并形成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调控策略。
课题涉及到的三个重要概念分述如下: 1、英语
本课题提到的“英语”特指人教版新目标英语,这是一套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阶段“零起点”英语。
2、“学困生”
主要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在班里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有一点类似于以往去所称的“差生”,
但与“差生”意义不同。在老师的心目中,应当只有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而没有无法教育转变的“差生”。 3、对策
主要指任课老师通过灵活的教育方法对那些“学困”严重,又常常自暴自弃的“弱势群体”加以正确引导,“征服”他们,并从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改进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一系列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习主体,他们的发展源于对课堂教学环节充满了乐于参与其中的兴趣。
2、科学性原则 是指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要有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对于实验的结果不关门造车,不人为拔高。
3、主体性原则 在实验研究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困生”学
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
4、互动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我们遵循互动性原则,既提“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又为教者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实践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理论目标:
(1)通过课题的有效开展,调研七、八、九年级英语“学困生”在课堂和课下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问卷、座谈等方式获知“学困”的产生以及形成的原因。
(2)在调研七至九年级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计划从家庭与学校和教者与学生两个层面寻求行之有效的转化途径与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应对策略。 2、育人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既能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互帮互助,经验共享式的教育调控手段使八、九年级“学困”的问题得以改善,有效缩小英语学习过程中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 (3)使学生适应学习环境能力增强,为“学困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和改进的机会,让这些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工作目标
(1)在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形成一种敢于创新的教学民主气氛,破陈出新,引导学生互助探讨式学习,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合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一线教师的教研与科研结合的实践能力,并树立教育科研直接为一线教育服务的思想。
(3)促进一线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使学校和教师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师生观,形成创新教学意识和风格。
(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初步形成一支懂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法调研八年级英语 “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学困”产生的原委、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2)结合部分学生“学困”的事实,课堂实施分层教学,课间结成互助小组,实行“小专家”经验共享,探索并不断改进“学困生”学习程度的最佳方式与方法,并形成应对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