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会写“挚”、“寝”等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心潮腾涌、寝不安席”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领悟怀念的背后是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敬与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领悟怀念的背后是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敬与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懂你》,揭示课题 1.课前板书:母亲。
2.听了这首深情的歌曲,你们一定有一些感悟,或许觉得温暖或甜蜜,那么带着此刻的感受,让我们轻轻的呼喊这个名字---母亲。
3.谁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母亲。板书:怀念。
4齐读课题。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当它出现在百岁老人的笔下时,那是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在结构上,有不一样的地方?发现了么?快速浏览看一看。
2.出示要求 3.全班交流。
4.齐读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第一段。 三、 品读对生身母亲的爱 (一)感悟“恨”字
那么,季羡林对母亲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1.指名读第二段 2.师生合作读
3. 静心品读,把书读薄。
(1)过渡:你觉得,在这段文字中,他最想说的是哪个字? (2)全班交流 。
(3)(板书:恨)季羡林说的这个恨,恨得什么?为什么会恨呢? 4.静心悟读,把书读厚
(1)过渡:你在哪里读出了这个“恨”字,恨得到底是什么?把这个句子画出来,并做批注。
(2)交流:作者到底恨得是什么? 预设:
※前2句。恨的是什么?(恨自己呆在母亲身边时间少。 )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恨母亲去得太早)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3)补充资料
过渡:其实,象这样的充满悔恨的文字,在季羡林的文章里,到处都可以发现,比如,我从《赋得永久的悔》中,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出示补充资料三:
(4)后来,季先生去了德国叫哥廷根的一座小城,那么,这份感受又有没有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淡忘呢?
(二)感悟“哭”字
1.过渡:赶紧读一读季先生在11月18日写下的日记,看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2.交流
(1)房东太太的什么事?什么叫“高兴得不得了?” 这句话可用一个成语来代替
(2)一串省略号,想象她会做些什么?
3.母亲做了好多好多的事,但是他回来了么?用课本中的话回答。
4.孩子们,房东太太的儿子,今天没有回来,但是明天、后天也许他就回来了,可是季羡林的母亲呢,她等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么? 出示补充资料四:
5.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此时此刻,季羡林的心情用三个字来形容——真想哭! 出示:
6.感情朗读
7.也就是在这个时刻,季羡林对一个字的体会,会更加地深,是哪个字?(恨)指板书。
四、 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读书读到这儿,现在回过头来,一开课我们说到的这个“恨”字,它包含着刚才你们说过的伤、痛、悔等等,在“恨”字的背后,你读到的是什么?(板书:爱)
2.此时此刻,带着这样的体会,让我们拿起课本,再来读第二自然段,相信你的感受一定不一样。
五、小结本课,拓展延伸 1出示视频
2.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在季老先生轻轻抬起的笔下,流淌的该是他对祖国怎样一番浓浓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品读课文,感受思国之情
1.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2.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全班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