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
人乐幼儿园 黄清清
一、背景介绍
《纲要》指出--3岁儿童喜欢学唱歌,尤其对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兴趣,会反复地跟唱。他们会试着用1—2种打击乐器打击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教师是儿童音乐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感受节奏、走近音乐。在区角游戏中,我们给孩子创设了音乐区,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并从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本学期我们班确立了“主题背景下小班情境性个别化学习活动音乐区操作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所以,如何提高音乐区材料的有效性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研究促进音乐区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艺术表现的潜能。 二、创设音乐区的多维思考
首先,从内容的选择上来说,根据主题“好听的声音”和幼儿当前的年龄特点提供了“乐器城堡”“敲敲摇摇”“彩琴叮叮”等材料。
其次,从情境的选择上来说,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木偶剧场”“节奏宝贝”“骰子滚滚”等形象生动的情境,吸引孩子在音乐区进行操作,在游戏中感受节奏和韵律。
第三,从呈现方式上来说,由于音乐区会产生声响容易影响周边的区角活动,所以我们充分利用走廊的空间资源。如:墙面上的“乐器城堡” 、立体衣橱改建的“木偶剧场”、移动小桌制成的“彩琴叮叮”等。
最后,从资源的利用上来说,音乐区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有真实的打击乐器,也有与之相配的课操作小图片、还有便于幼儿操作的绒布墙、可移动并方便验证的纸质卡通节奏条等。 三、我班幼儿经验分析
对小班幼儿我注重从培养倾听习惯与积累音乐经验入手,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首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我注重创设适宜的欣赏环境,使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乐于倾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其次,注意选用短小而有趣的歌曲
1
引导幼儿尝试演唱。第三,选择配乐儿歌、律动,打击乐等培养幼儿表现音乐的兴趣。
因此我班幼儿喜爱唱唱跳跳,他们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尤其对于节奏鲜明、欢快的乐曲甚为喜爱。我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结合歌曲、乐曲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幼儿就能在音乐游戏性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来进行表演。通过集体教学、音乐游戏等活动,孩子对二拍子的基本节奏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对四分音符而言幼儿对于八分音符的表现还存在一些欠缺,表现为能理解却难以准确表达,所以旨在通过音乐区的活动,在游戏中加强个别指导。 [阶段目标]
1、主动、尝试、操作、表现,在游戏的情景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 2、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音乐表演活动的乐趣。 [观察要点] 节奏宝贝:
1、观察幼儿能否根据老师图片的提示排列出各种节奏。 2、观察幼儿对于已经熟悉的节奏是否能有初步的迁移运用。 [活动材料] 音乐区大背景:
以彩色五线谱为大背景,利用两个活动衣架作为左右帷幕。配合简洁明了的入区标志和可爱逼真的小话筒,把孩子引入了音乐王国。
一、骰子滚滚
提供材料:一个六面贴了图画暗示(幼儿曾经学过的歌曲和儿歌)的
2
骰子。 玩法:
1、幼儿将骰子抛起,待其落地的时候,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是什么画面。 2、幼儿根据骰子向上的那一面所显示的画面表演相应的儿歌或者歌曲。 3、可以一人骰,一人表演,也可以一人骰,几人表演。
4、根据表演的情况让孩子用大苹果贴在歌曲牌上,让老师在讲评时候,了解该区玩的情况
注:孩子在游戏后把苹果贴纸送给唱得好的歌曲,是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小班孩子尝试进行评价。 二、木偶剧场 提供材料:
将KT板支起,中上部挖空,用纱缦围成一个舞台状。 玩法:
1、各种布袋木偶或者指偶,由幼儿躲在KT板后进行操控表演,仅有木偶部分露出舞台,充满情趣。 2、有的幼儿可以操作表演木偶,有的幼儿可以选择做观众,观看木偶戏或者木偶表演。
注:操作木偶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情,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木偶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就不会显得枯燥和单调。 三、彩琴叮叮
提供材料:铝片琴一架,标有彩点暗示的曲谱一套(一套是只含五音以内的《小夜曲》,一套是含六音的《小星星》以备孩子在今后活动中难度的提升。) 玩法:
1、通过观察,了解曲谱《小夜曲》下方彩点的含义。
2、敲击与曲谱标明的彩点相应颜色的琴键。 3、按照彩点暗示连贯地敲击,形成流畅的歌曲旋律。
3
注:不论是五线谱或者是阿拉伯数字的简谱都是不适合小班幼儿的,于是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音符这样的游戏就能使孩子很快成为一个“小小演奏家”。
四、乐器城堡
提供材料:双响筒、三角铁、铃鼓、手串铃、响板、沙球等八种打击乐器、八种打击乐器的可操作图标、悬挂打击乐器的多形状绒布底板 玩法:
1、根据绒布底板的形状,选择相应形状的打击乐器进行取或放。
2、绒布底板上自由择取自己喜欢的一种小乐器为《小星星》或者其它学过的歌曲进行边唱边伴奏(打节奏)。
3、可以一名幼儿自己操作自己伴奏,也可以幼儿各自操作后大家一起来伴奏。(如:三个孩子选择了三个不同的乐器图标贴在曲谱上,三人可以一起合唱并用各自选择的小乐器进行伴奏)
注:绒布底板是根据各种乐器的不同形状进行裁制的,在幼儿游戏完毕后有暗示孩子什么乐器回到哪个家的作用,在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五、节奏宝贝
提供材料:用绒布屋顶和围栏打造的一座节奏小屋。小屋有由易到难的八层(绒布展示条)屋顶有节奏谱的各种图标。(小猫咪、大猫咪)四条大的可操作的节奏条,雌雄扣 玩法: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节奏谱的卡片,在绒布条上进行摆放(每小节放两个图标)。
2、根据自己摆放的节奏图谱,学学有节奏的猫叫声 ,在游戏的情景中完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