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由LM?Lfs?Am(f,d)?Hb(hb,d)?Hm(hm,f)和
PR?PT?LM?Gb?Gm?Lb?Lm?Ld可得:
PR?10lg(PT)?LM?Gb?Gm?10?168.5455?6?1??151.5455dBW
7
设某系统工作在准平坦地区的大城市,工作频率为900MHz,小区半径为10km,基站天线高80m,天线增益为6dB,移动台天线高度为,天线增益为0 dB,要使工作在小区边缘的手持移动台的接收电平达-102dBm,基站发射机的功率至少应为多少? 解:(1)由传播路径的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公式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
可得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
Lfs?32.44?20lg(10)?20lg(900)?111.5249dB
由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图表可查的Hb(hb,d)??8dB 由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图表可查得Hm(hm,f)??3dB
由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地区的基本中值损耗图表可得Am(f,d)?29.7dB 由传播路径的中值路径损耗公式LM?Lfs?Am(f,d)?Hb(hb,d)?Hm(hm,f) 可得LM?111.5249?29.7?3?8?152.2249dB (2)由LM?Lfs?Am(f,d)?Hb(hb,d)?Hm(hm,f)和
PR?PT?LM?Gb?Gm?Lb?Lm?Ld可得:
PR?10lg(PT)?LM?Gb?Gm?10lg(PT)?152.2249?6?0??132dBWPT?26.4539W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答:(1)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区域覆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支撑网络有序运行的要素; (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5)无线资源的有效共享。
2. 为何会存在同频干扰?同频干扰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答: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这些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一样,在超外差接收机经放大、变频而落在中频通带内,接收系统无法滤出无用信号,从而产生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会带来的问题:影响链路性能、频率复用方案的选择和系统的容量限制等问题 3. 设某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小区辐射半径为8km,根据同频干扰抑制的要求,同频小区之
间的距离应大于40 km。问该网的区群应如何组成?试画出区群的构成图、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邻同信道小区的分布图。
答:因为D?3NR,R?8km,D?40km,所以有3NR?40即N?53,又因为3N?i2?j2?ij且N应取最小的,所以有N=3。
该网的区群是由三个六边形的小区构成的,如右图
采用顶点激励,每个基站配置三组信道,向三个方向辐射,则每个 区群需要9个信道组,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邻同信道小区 的分布图如下图:
10. 移动通信网的某个小区共有100个用户,平均每用户C=5次/天,t0=180秒/次,K=15%。问为保证呼损率小于5%,需共用的信道数是几个?若允许呼损率达20%,共用信道数可节省几个?
解: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A??CTK5?180?0.15??0.0375(Erl) 36003600
这个小区的总的话务量为A?UA??100?0.0375?3.75(Erl)查Erl呼损表可得公用的信道数为8个,若允许的呼损率达20%,通过查表可得所需的信道数为5个,由此可以节省三个信道。
12. 通信网中交换的作用是什么?移动通信中的交换与有线通信网中的交换有何不同? 答: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
移动通信中的交换具有有线通信网中的交换的三个阶段,即呼叫建立、消息传输和释放。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与有线网络中的交换机的主要不同是除了要完成常规交换机的所有功能外,它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包括越区切换、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
13. 什么叫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包括哪些问题?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差别是什么? 答:越区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路转移。
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如何控制; 越区切换时信道分配;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链路建立之前,先中断旧的链路。而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链路,又同时建立新的链路,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并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
第四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多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多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是:它将高速率的信息数据流经串/并变换,分割为若干路低速数据流,然后每路低速数据流采用一个独立的载波调制并迭加在一起构成发送信号。在接收端用同样数量的载波对发送信号进行相干接收,获得低速率信息数据后,再通过并/串变换得到原来的高速信号。
第五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分集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分集技术是一项典型的抗衰落技术,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查找和利用自然界无线传播环境中独立的,高度不相关的多径信号来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传输可靠性。 2. 合并方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噪比?为什么?
答:合并方法主要有:选择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最大比合并能获得最大信噪比,这是因为合并时对每一支路的信号都加以利用,而且给予不同的加权,信噪比大的支路加权大,这一路在合并器输出中的贡献也就大;反之,信噪比小的支路加权小,贡献也就小,最大比合并输出可得到的最大信噪比为各支路信噪比之和。 3. 简述几种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思想。
答:(1)LMS自适应均衡算法
LMS算法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均衡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E??e(n)??最小。LMS算法是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一般来说它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滤波过程,包括计算线性滤波器输出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通过比较输出结果与期望响应产生估计误差。二是自适应过程,根据估计误差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
这两个过程一起工作组成一个反馈环。首先有一个横向滤波器,该部件的作用在于完成滤波过程;其次有一个对横向滤波器抽头权重进行自适应控制过程的算法。算法的迭代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