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 第五单元 全部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6:29: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人的呼吸

【教材分析】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初步建立呼吸系统的概念。第二,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发现呼吸的意义。第三,知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认识“氧循环”。 【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 ,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

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科学态度: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

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呼吸模型、课件。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学生材料:澄清石灰水两半杯、吸管、针筒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

4.筛选和整理问题。(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人在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设计说明: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评价,这样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

6.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8.师生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设计说明: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更加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思维得以开放,其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

1.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

2.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

3.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设计说明:上面的这段活动, 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关于人体呼吸方面的原有认识, 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表达与交流, 质疑 “碰撞” 。学生自我否定有关人体呼吸器官方面的错误认识, 重新建构新的正确的认识,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4.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5.说说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6.观看呼吸过程的视频。

7.组织学生尝试着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三、拓展延伸

1.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不完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阅读资料。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板书设计】

1. 人的呼吸

鼻 腔 咽 喉 气 管 支气管 支气管

肺 肺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9.食物与营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研究食物与营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作用,知道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小活动,阅读探究及实验探究。

第二,知道不同种类的食物要讲究合理搭配,才能吃的营养又健康。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数自己搭配的菜单中的食物种类,比较以及思考荤素如何搭配才健康?然后引出营养平衡算盘。并对自己设计的菜单进行完善。 【学情分析】

学生对食物非常熟悉,知道饮食要荤素搭配,不能偏食、挑食,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背后涉及到的营养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关注重点就是针对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食物含有7大营养素

2.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素 3.知道要合理搭配食物,不能偏食、挑食。 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有哪些营养素及作用,并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 2.通过滴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土豆是否含有淀粉。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一份营养又健康的菜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人体所需营养要从食物中获取,不能随便浪费食物。 【教学重点】

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既营养全面又合理搭配的菜单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 第五单元 全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1a767ye34c2db011p1797950lq6e00f7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