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4:00: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山市东升高中 高二数学◆必修5◆导学案 编写:李八江 校审:李志敏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求三角形的面

积S(精确到0.1cm2): 学习目标 ?1.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进一(1)已知a=14.8cm,c=23.5cm,B=148.5;

(2)已知B=62.7?,C=65.8?,b=3.16cm; 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3)已知三边的长分别为a=41.4cm,b=27.3cm, 2.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应用;

c=38.7cm. 3. 能证明三角形中的简单的恒等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1:在?ABC中

(1)若a?1,b?3,B?120?,则A等于 .

(2)若a?33,b?2,C?150?,则c? _____.

复习2:

在?ABC中,a?33,b?2,C?150?,则高

变式: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

BD= ,三角形面积= .

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

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8m,88m,127m,这个

区域的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1cm2)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在?ABC中,边BC上的高分别记为ha,那

么它如何用已知边和角表示?

ha=bsinC=csinB

1 根据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h,

2

代入可以推导出下面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S=absinC, 2

或S= ,

同理S= .

13 §1.2应用举例—④解三角形

新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以及它

们夹角的正弦之积的一半.

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求证:

a2?b2sin2A?sin2B(1) ?;c2sin2C(2)a2+b2+c2=2(bccosA+cacosB+abcosC).

小结:证明三角形中恒等式方法: 应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边”化“角”或“角”化“边”.

三角形面积S?p(p?a)(p?b)(p?c),

1这里p?(a?b?c),这就是著名的海伦公式.

2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在?ABC中,a?2,b?3,C?60,则S?ABC?( ).

33A. 23 B. C. 3 D.

2232. 三角形两边之差为2,夹角的正弦值为,面积

59为,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 2A. 3和5 B. 4和6 C. 6和8 D. 5和7 3. 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一定是( )三角形.

A. 等腰 B. 直角 C. 等边 D. 等腰直角 4. ?ABC三边长分别为3,4,6,它的较大锐角的平分线分三角形的面积比是 .

5.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为a?54cm,

b?61cm,c?71cm,则?ABC的面积是 . ※ 动手试试

练1. 在?ABC中,已知a?28cm,c?33cm,B?45,则?ABC的面积是 .

练2. 在?ABC中,求证: c(acosB?bcosA)?a2?b2.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三角形面积公式:

1S=absinC= = . 22. 证明三角形中的简单的恒等式方法:应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边”化“角”或“角”化“边”. ※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2. 已知在?ABC中,?B=30?,b=6,c=63,求a及?ABC的面积S.

2. 在△ABC中,若

sinA?sinB?sinC?(cosA?cosB),试判断△ABC的形状.

14

中山市东升高中 高二数学◆必修5◆导学案 编写:李八江 校审:李志敏

§1.2应用举例(练习)

例2. 在某点B处测得建筑物AE的顶端A的仰角为?,沿BE方向前进30m,至点C处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2?,再继续前进103m至D点,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4?,求?的大小和建筑物AE的高.

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

153∠ABC=60°,AC=7,AD=6,S△ADC=,求AB

2的长.

D

A 1

2

600 B C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的实际问题; 2.三角形的面积及有关恒等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1: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关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复习2: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分析此题属于哪种类型(距离、高度、角度); ②依题意画出示意图,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标在图中;

③确定用哪个定理转化,哪个定理求解; ④进行作答,并注意近似计算的要求.

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1. 某观测站C在目标A的南偏西25方向,从A出发有一条南偏东35走向的公路,在C处测得与C相距31km的公路上有一人正沿着此公路向A走去,走20km到达D,此时测得CD距离为21km,求此人在D处距A还有多远?

15 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解三角形

※ 动手试试

练1. 为测某塔AB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相距20m的楼的楼顶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的俯角为45°,则塔AB的高度为多少m?

练2. 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2.应用举例中测量问题的强化.

※ 知识拓展

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

21?22?c2?a2?b2???ca??S??? 4?2?????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km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3km,则x等于( ).

A.3 B.23 C.3或23 D.3 2.在200米的山上顶,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米.

20034003200400A. B. C. D.

33333. 在?ABC中,?A?60?,AC?16,面积为2203,那么BC的长度为( ).

A.25 B.51 C.493 D.49 4. 从200米高的山顶A处测得地面上某两个景点B、C的俯角分别是30o和45o,且∠BAC=45o,则这两个景点B、C之间的距离 .

5. 一货轮航行到M处,测得灯塔S在货轮的北偏东15°相距20里处,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北偏东45?,则货轮的速度 . 课后作业 1. 3.5米长的棒斜靠在石堤旁,棒的一端在离堤足1.2米地面上,另一端在沿堤上2.8米的地方,求堤对地面的倾斜角.

2. 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向量m=(3,?1),n=(cosA,sinA). 若m⊥n,且acosB+bcosA=csinC,求角B.

16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4sf0k9dx97tl37ll4p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