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大纲版-高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4 6:08: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 ....B.拓片(tuó) 负疚(jiù)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ú) ....C.吞噬(shì) 脊髓(suí) 撬开(hào) 韬光养晦(huì) ....D.石栈(zhàn) 朔漠(sù) 迁谪(zhé) 群山万壑(hè)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 ....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 ..........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近几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D.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 .快人心的事。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 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随着科技日渐进步,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D.学生的青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第一天到达一个小村的小旅店过夜。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鸡声茅店月”一诗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①月色窥窗 ②天将破晓时 ③周围静默无声 ④醒来听到鸡鸣 ⑤似乎在致黎明的问候 A.④①②③⑤

B.②④③①⑤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②④⑤

Zxxk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

二、本大题10小题,共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3分)(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五十步笑百步 斧斤以时入山林 ..

B.蟹六跪而二螯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者 锄櫌棘矝,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

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指衣服破烂打满补丁)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诚挚、谦逊)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

终而负,神情懊热(烦躁),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打破额头)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活人到阴间充任鬼吏),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

中 ,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 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哀哉!”

(选自《聊斋志异`棋鬼》,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亦不饮,惟曳客弈。 曳:拉着 .B.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C.摄牒作勾役 摄:拿,携带 .

D.亦殊撝谦。 殊:特别,很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礼之,乃坐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酌之以酒,亦不饮 王好战,请以战喻 ..D.自晨至于日昃 于今七年矣 ..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3分)( )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

明白他原来是鬼。

C.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

饶。

D.作者认为书生虽然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了个无法转生的棋鬼

罢了,实在是可悲。

Z,xx,k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④风襟:外衣的下襟。亦指外衣。

(1)本诗作者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 ”。本诗的体裁是 ,其颔联、颈联必须讲求 。(4分) (2)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万里”、“夜久”两个词任选一个,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共6分) (1)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荀子《劝学》)

(3)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蟋蟀之话 夏丏尊

①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②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我国从来有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器乐不如肉声。其实就音乐上说,乐器比之我们人的声带,构造要复杂得多,声音的范域也广得多。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

③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鑢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④螽斯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蠡斯的鑢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⑤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⑦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于产卵后亦即因

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⑧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须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

(选自《名物采访》,有删改)

[注]①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②若虫:不完全变态类(渐变志)昆虫幼体。 1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蟋蟀的鸣声与鸟或蝉的鸣声有着本质的不同: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鸟或蝉的鸣声是由

翅膀的鼓动发出的。

B.雄性蟋蟀是用一前翅的鑢状部和另一前翅的硬质部相互磨擦,并用前翅间的“发音镜”这一特殊的音色“机关”发出特殊声音。

C.雌雄蟋蟀可以通过角探知对方的存在,雄性蟋蟀可以通过鸣音同雌性蟋蟀反复哀诉,雌性蟋蟀则通过“脚耳”领会其意。

D.蟋蟀由卵变为成虫不需要经历三度的“完全变态”;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和其父母同形,在立秋前后变为成虫即能鸣叫。

E.文章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科学、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原理和发音样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的生命历程。

16.对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③段“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平实地 说明了蟋蟀的发音的原理和构造。

B. 笫⑤段“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在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雄蟋蟀发音器官发达、发音富有技巧、所发的声音对雌蟋蟀具有诱惑力。

C. 第⑥段“这时的鸣声……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这几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蟋蟀恋爱过程中“极端的雌尊雄卑”。

D. 第⑥段“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恋爱过程。 17.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

熊培云

①这些年,南北西东,颠沛流离,因为学习、工作或旅游的缘故,我到过一些地方。然而能让我有望乡之痛的却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中国的乡村老家,另一个则是法国巴黎。除了在两地度过的难忘时光,想来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它们都流淌着一种从容、悠闲的乡村主义。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大纲版-高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7cc86kom0fvam2gyzr6h1tx45dea007p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