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七课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4 22:05: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课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设计思路

一、情景导入 二、目标引航

三、探讨提高(自主感悟和合作提高) 四、知识梳理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作业 七、教师寄语 教案设计

一、情境导入:

环节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时光流逝,大家都步入青春期的门槛,成长的过程既有欢乐也有烦恼。譬如:有的同学就觉得自上中学以来,自己和父母关系大不如从前,父母越来越不理解自己,而且经常唠叨自己;都上中学了,还拿自己像小孩一样,时时、事事、处处约束自己,很多事情自己同父母越来越难以沟通??

其实,大家的很多烦恼恰恰就源于同父母缺少沟通,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内容,希望通过学习,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妨碍同父母沟通的原因并进而学会与父母沟通。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材料或图片来创设教学情境,真实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情感互动,为本堂课的情感教学奠定基础。 二、目标引航: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艰辛,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三)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的呈现,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己应获得哪些基本知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明确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接受和处理信息、探究和讨论问题、观察和服务社会多种学习经历,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熏陶。 三、探讨提高: (一)自主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教材进行归纳和组织,所以这一环节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有初步感知。

环节二:课堂小调查

教师:想解决问题首先得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老师就很想知道:生活中到底哪些方面大家容易与父母产生分歧?

“爱的冲突”——生活中容易与父母产生分歧的问题

生活中都是哪些问题你经常同父母发生分歧并且难以沟通? 你持什么观点?

父母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观点? 学生活动:(略)

教师:据刚才的调查所知,生活中同学们与父母的分歧往往集中在学习、穿着打扮、业余爱好、消费观念、人际交往这些方面。同一问题,不同的人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导致观点不同,这是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那么,子女与父母容易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三:各抒己见,共同探究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对此感受颇深,就曾说过这样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见右栏)

1. 你认为马克·吐温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 马克·吐温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 ;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马克·吐温

3.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课堂讨论:(略)

教师: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很有哲理的,虽然我们经常难以接受父母的观点,但实践说明:父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马克·吐温的话是青春期心理发育过程的真实写照,正是青春期“逆反心理”作怪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那么,青春期心理的发育都有哪些特点?“逆反心理”又是怎么一回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思考一下:自己同父母相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逆反心理”?如果有的话,能否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 学生共同探究、活动:(略)

教师:青春期是同学们生理、心理发展变化最快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成人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开始以审视的态度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愿再原封不动地接受父母的意见和观点。特别容易产生“让我往东,我偏往西”的“逆反心理”。而在父母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出于关心与爱护,即使孩子可以处理好的事情,家长有时也不放心,仍然像过去那样处处叮咛、事事干预。于是“天底下最聪明”的父亲也就成了“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逆反心理”是同学们和父母产生沟通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因为我们与父母是两代人,在生活阅历、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也影响着我们同父母的沟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了解我们同父母的差异吗? 学生探究活动:(略) 我们同父母的差异。

教师 :以上这些差异使得父母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同子女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一些分歧的发生。那么,请同学们现在概括一下生活中影响子女与父母沟通的主要原因。

学生总结概括。

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 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尤其是青春期“逆反心理”。 2. 子女同父母间产生的误解、矛盾。

3. 两代人在生活经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上的差异。

教师:沟通障碍不仅是你们的烦恼,也是千万父母的苦恼。有一位母亲就曾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表达了众多父母在和子女沟通上的难言与无奈。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0%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与最亲的人都不会沟通,我们又怎能成功?因此,在知道了影响同父母沟通的原因后,我们应该主动走近父母,掌握同父母沟通的方法,主动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一系列的情境活动,通过情景问题驱动,引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难点进行突破,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以及能力的培养。

环节四: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学会同父母沟通

教师:与父母沟通,理解、尊重是前提,心中有爱是关键!为了抚养我们长大成人,父母可谓是呕心沥血、费尽千辛万苦,但与父母朝夕相处十几年,同学们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屏显:

扪心自问——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你知道父母最大的优点和长处吗? 你知道父母最大的爱好吗? 你知道父母现在最大的愿望吗? 你知道父母现在最大的苦恼吗? 学生活动:(略)

教师:通过了解父母,我们应该学会理解父母。作孩子的总以为父母无所不能,总要求他们无条件地奉献。但父母也是凡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身上也有着缺点和不足;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同样需要子女的理解与宽慰;当他们累了的时候,同样也希望有人能给他们递杯热茶!所以,学会同父母沟通,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要理解、体谅父母,要相信:只要心中有爱,一切皆有可能!

下面我们就重新走进生活,想想当我们处于下列情境中时,应该怎样理解父母?怎样做才是明智的选择? 环节五:走进生活,判断运用

当你处于下列情境中时,你会怎样做?

情境一:上学前,父母又不厌其烦地交待:路上注意安全,上课一定好好听讲。 (唠叨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我们应理解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这份深情厚爱。很多时候,行动是对父母“唠叨”最好的回答)

情境二:星期天自己想出去找同学玩,但父母却要求自己在家学习。

(严格要求是父母的责任,可能偶尔方式有失妥当,但体现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虚心听取父母建议,并主动告诉父母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情境三:放学回家见到父母心烦意乱、情绪不佳。

(父母面临家庭、工作双重压力,也有烦恼;我们要主动和父母沟通,缓解他们沉重的精神压力,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略)

教师: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理解、关心、体贴父母是我们做子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的理解、关心固然很重要,但作为长辈,父母更需要子女的尊重。所以,我们与父母沟通还应该: 学会尊重父母

1. 尊重父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父母交谈注意说话语气和分寸。 2. 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要做出必要让步和道歉。 3. 尊重父母个性,欣赏父母优点。

4. 与父母发生分歧,不回避、疏远、顶撞。 环节六:敞开心扉,交流分享

拓展活动——我与父母沟通的小秘诀。

教师:其实,生活中并非每位同学和父母沟通都存在困难,也并非所有的事情同学们都难以和父母沟通。据我所知,有些和父母沟通,和父母的关系就非常融洽。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学们平时和父母沟通过程中,都有哪些锦囊妙计?能不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活动:(略) 教师点评并汇总。 屏显:

我的锦囊妙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 主动向父母汇报在校情况。 2. 虚心听取父母批评和建议。

3. 多和父母聊天,缓解父母工作压力。

4. 主动开展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 5. 多和父母交流思想观念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四、知识梳理: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一、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逆反心理 2、存在代沟

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1、理解父母 2、尊重父母

3、掌握技巧和方法

【设计意图】直观、简洁、明了的知识梳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易让学生抓住所学的重点。且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很好的体现教材的知识要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整合所学的知识 五、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高晨最近有些烦恼。她与班上的几位同学交往密切,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高晨把她们交往中的一些趣事都一一记在自己的日记中,那可都是她心底的小秘密。没想到,她的日记竟然被妈妈给偷偷地“检查”了一番,妈妈还批评她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以后不许她和这些同学交往。对这件事的分析合理的是 ( )

①妈妈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的做法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 ②妈妈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但他采取的方式是不对的

③高晨不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他应该什么事情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妈妈 ④高晨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是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她正当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假如自己都是上述事件中的高晨,你觉得可以采取下面的哪些办法解决问题 ( )

①应该让妈妈向自己承认错误,否则就再也不理她

②找个适当的机会给妈妈谈谈,让她知道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③写封信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妈妈理解自己 ④听妈妈的话,和那几个同学断绝交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谁都希望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在家里,我也希望能个父母很好地沟通和交通,可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特别是面对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往往发展成激烈的冲突和矛盾。我真想知道,怎样才能很好地与父母沟通呢?

【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设计一组练习题,一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课后拓展:

教师:在今天这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问问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懂得了什么?对将来与父母的共同生活有什么打算? 学生活动:(略)

教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同父母相处的日子!理解、尊重父母,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父母高高兴兴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些同父母沟通、相处的建议,来结束今天的学习(歌曲《感恩的心》响起)。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一定的道理和知识,再回归到实践生活中去识记,去体验,进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感悟,让学生用行动来践行。 七、教师寄语: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七课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设计 的文档
第七课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8ie5m0787916095d4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