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省级科研立项600余项,其中:1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个“863”子项目,2个“973”前期研究专项;作为副主持单位,主持国家马铃薯支撑计划1项;参加多项国家强优势育种计划。围绕我省主要粮、油、果、蔬、茶产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需求,主持了“十二五”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小麦、蔬菜和生态循环农业等13个省级育种攻关和重大科技专项,共获某某省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奖励47项,其中,名誉院长李桂莲研究员获2009年某某省最高科学奖;“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及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抗旱耐瘠玉米自交系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与应用”和“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个项目分别获省科技进步壹等奖;“火龙果新品种选育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某某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等8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贰等奖;“某某夏秋反季节
无公害蔬菜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等获省科技成果转化奖壹等奖,“某某
省鲟鱼养殖技术推广与产业化示范”、“几种优良牧草与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与转化”等6个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贰等奖。育成并通过省级和国家审定的粮、油、蔬、花等作物新品种127个次,完成粮、油、蔬、花等作物新品种经营权转让55个;自主实施新品种转化38个。主要粮、油、果、蔬、茶、薯等科技成果实施规模达8000余万亩,家畜37万余头,蚕4.24万张,水产养殖3.6万余平方米,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2.9亿元。成果转化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5
三、意义和必要性
某某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个自治州相连且位于某某省南部,分别与湘、桂、滇相邻,集聚了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彝族、瑶族、畲族和毛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人口118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33%左右,各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其总人口的81.6%、56.4%和42.47%。三州土地总面积7.31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3%。三州地域相连,东部为丘陵,西部为世界喀斯特石漠化典型核心区域,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科技队伍人员少,科技支撑力量弱,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较低。以年收入低于2300元为准,2011年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州贫困人口分别为223.1万人、160万人和138.24万人,分别占全省贫困总人口的14.7%、12%、9.09%;贫困农民年均人收入分别为1368元、1530元和1274元。农民收入低、经济发展缓慢,是制约全省迈入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之一。因此,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个自治州实施科技特派员产业链示范建设项目,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发展,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三个自治州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某某省委、省政府的迫切任务!
图1 某某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州行政区划示意图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