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实录、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5:32: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美食美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生活:关注生活,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生活的内涵。 2、小叙事:描绘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写得准确、生动、有情趣。 重点: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 难点: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新意。

过程:看图片,说味道;猜美食,品情趣;赏习文,悟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学生品尝三种花生:五香花生米,带壳炒花生,原味生花生 一、导入:

作家陆文夫曾说过: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我们自古就有圣贤之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我们呱呱落地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口母乳,长大了进入社会,有时会被人问道“你在哪儿混饭吃”。试想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天天与“吃”打交道?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则更是一门学问。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就以吃为话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美食体验,来个美食美谈。 二、粗尝美食:

交流课前活动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生,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说味道;品情趣;悟生活。 Ppt:

三、细品美食

(一)说味道 看图片,说味道。 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哪种味道的食物?

2、以白米饭为例子,引导学生明确:写出食物的味道,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联想的手法,细化味觉感受。

3、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说说图片中他们喜欢的巧克力、水煮鱼的味道。 Ppt:

美食美谈宝典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

情趣 感悟

味道 细化味觉感受 情趣 感悟

(二)品情趣 猜美食,品情趣。

过渡:刚才几幅图片中的美食让人垂涎,下面我们看看文字中的美食。 1、分次出示三段文字,学生通过猜美食,品读其中的情趣。 例一:豆腐

引导学生品味吃的情趣味在于美食,也在于享受美食的人。 例二:周村烧饼

引导学生品味可以从可以从多角度去把玩,欣赏美食:谓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例三:螃蟹

引导学生体会可以写品食美食时人的动作,神态,声音等。 2、方法小结:

看了刚才的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吃”写得如此生动,有情趣呢? 学生交流,教师从两个角度归纳小结:

情趣就在于你对食物多角度的把玩与欣赏上,从色香味等角度生动再现食物的诱惑。情趣还在于喜爱美食的人,我们可以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 Ppt:

(三)悟生活 赏习文,悟生活。 1、欣赏教师习文:

教师朗读自己创作的习文:《记忆里的美食》

我总是怀念儿时冬日里那一大锅冒着热气,会嘟嘟叫的炖白菜。妈妈总是做得分量很足,一家人就吃这一个菜,大白菜伴着葱花、肉末儿懒洋洋地躺在冒着小泡的浓汤里。一上桌,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的菜心,并不看着我,但那甜甜的菜心早已搭在我的米饭上。吃饭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趁着热乎吃”。记忆里,冬日里的炖白菜就是这样“热乎”。现在,在饭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 细化味觉感受

情趣 1、再现食之诱惑(色、香、味)

2、展现人之情趣(动作、声音、神态)

感悟

店里望着满桌子的美味,一旦看到白菜,就觉得像久处的亲人。平日,不会有特别的动心,真的要离开了,才会感到那平平淡淡中永远难舍的温暖和亲切。 与学生交流:这也可以算作是美食吗?谈谈看法。 引导学生明确:在美食中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 2、拓展其他素材:

我们在美食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还可以有对生活更多的感悟。鲁迅在罗汉豆里寄托了对童年的眷恋,汪曾祺在小小的鸭蛋里品出了浓浓的乡情,梁实秋在一碗萝卜汤里获得了做文章的道理。 Ppt:

四、寻找美食 1、当堂写作:

借鉴宝典上一起总结的方法,写写你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一道美食。 建议:可以从味道,情趣,感悟中侧重于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 100字左右,突出最精彩的地方即可。 2、交流习作:

①先展示单个同学的习作。

教师与学生一起依据美食美谈宝典上的方法点评同学习作。 ②再一齐展示几个同学的习作,组成班级的一桌“美食盛宴”。 五、美食作文 1、小结与提升

①由美食引导学生从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些看似平常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

②拓展阅读:汪曾祺的《五味》,梁实秋的《味至浓时即家乡》,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 2、作文要求:

以“吃”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写作重点:在平淡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 3、师生齐诵《美食美谈宝典》的结束语:

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 细化味觉感受

情趣 1、再现食之诱惑(色、香、味)

2、展现人之情趣(动作、声音、神态)

感悟 品味生活滋味

《美食美谈》课堂实录

课前活动:学生品尝三种花生:五香花生米,带壳炒花生,原味生花生。

师:作家陆文夫在《美食家》一文中曾说过: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是啊,我们自古就有圣贤之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我们呱呱落地之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口母乳,长大了进入社会,有时会被人问道“你在哪儿混饭吃”。试想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天天与“吃”打交道? 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则更是一门学问。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就以吃为话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美食体验,来个美食美谈。课前同学们品尝了三种花生,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吃五香花生,香味很浓,吃起来很脆。

生2:我也喜欢五香花生米。(表情激动)就是感觉香,好吃!(众生笑) 师:你的表达简洁而实在,看来五香花生的味道深深吸引了你。

生3:我喜欢吃带壳炒的那种花生,这种花生不但好吃,我吃的时候还要“啪”得一声把它捏开,(边说边比划捏花生的动作)我喜欢这种声音。(众生笑)

师:哦,看来花生虽然带壳,也带出了吃的乐趣。你也一定是个满富生活情趣的人。

生4:我喜欢原味花生,没有什么特别附加的调料,感觉味道很自然,很淳朴。

师:你居然吃出了自然的味道,你是个贴近自然的孩子,而自然也总会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刚才大家尝的原味花生是我老公老家里自己种的。今年中秋节,公婆刚从地里回来,在院里将花生摞成了一座小山,我的孩子在这座小山上边吃边玩,花生对于他来说就是泥土,就是童年,对于生长在都市的我们,花生可能就是对田园牧歌的向往。

听了大家的选择,我发现有的同学钟情于花生的味道,有的喜欢动手剥花生的情趣,还有的还从中发现了生活的感悟。如果我有一本美食宝典,我会这样记下大家刚才的表现。大家在小小的花生中吃出了味道,情趣和感悟。我们今天就从这三个角度来谈一下“天下美食”。

我们先来说说味道。我常常感谢上苍给了我们人类可以品尝无穷美味的舌头,而每个人的口味有所不同,对味道的喜好也不同,你比较偏向于哪种味道的食物?

生1:酸的。

生2:我喜欢吃辣的。麻一点也喜欢。 生3:最喜欢甜甜的味道。

生4:喜欢咸一点的,喜欢那种比较浓烈的味道。 生5:我喜欢酸的。

师:大家知道吗?我们的舌头上有一万多个味蕾,可以品尝一万多种味道,而我们常常表达的却只有“酸、甜、苦、辣、咸”,有很多味道难以具体传达,所以,说味道,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偶然间在电视上听到这样一句话:她说 “舌尖有股淡淡的清香,仿佛春风吹过草原一般”。大家猜猜这是在形容什么食物的味道?

生1:牛奶?(声音很小)

师:这居然是在形容一碗餐桌上最常见的白米饭的味道。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在形容米饭?

生2:我从“淡淡的清香”一词中感觉是在说米饭,米饭没有浓烈的味道,嚼在嘴里很清香,百吃不厌,不像大鱼大肉,吃多了会腻。

师:味道品得很细。

生3:白米饭吃起来糯糯的,有一种很细腻的感觉。从“仿佛春风吹过草原一般”中可以看出是在形容米饭的清香,这种比喻把白米饭的特点很形象地说了出来。

师:春风吹过草原来给人的惬意,恰似米饭留在舌尖上的清甜。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舌尖上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感觉刚刚拂过?丰富的联想,恰当的比喻会把把这种味道具体化了。世间美食多矣,在昨天的问卷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咱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是巧克力,水煮鱼。现在一并奉上。你能参照我们刚才的经验说说它们的味道吗?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讲给同伴听听,看能不能说得他口舌生津。

(生交流后发言)

生1:我喜欢巧克力,感觉舌尖上甜甜的,满口都是浓郁的香味儿,仿佛蔓延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师:你很好地细化了这种味道,我的舌尖也仿佛尝到了那种香甜,希望这个过程在我口中可以一直延长。

生2:我喜欢巧克力,吃到嘴里很滑,很甜,感觉像是丝绸在嘴里舞动,此刻尽丝滑。(众生笑)

师:你居然想到了丝绸,怪不得有一则广告说“牛奶香浓,丝般感受”。你联想太丰富了,丝绸在舌尖缠绕,妙!

生3:我喜欢水煮鱼,吃到嘴里感觉麻麻的、辣辣的,像一下子冲到了嘴里,像遇火一样。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实录、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gkm5pb6y52amw9lhr375cln2z0hr008d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