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昆虫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
2.能够学习“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概念“这种认知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养蚕活动中的新发现。 (三)科学知识
1.通过对养蚕经验、观察记录的交流,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一些昆虫实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交流:雌蛾产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
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
37
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有什么新发现。
二.活动 整理养蚕日记 1.出示所有养蚕日记。
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 学生汇报,填写好教材第38页的表格。
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 5.比较这几种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 6.教师归纳:变态。 三.活动 比较它们的身体
1.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
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 4.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5.阅读指南车信箱,加深了解。 四.拓展 它们是昆虫吗
1.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指出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把它们画下
38
来,装订成一本昆虫图册 。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磁铁的奥秘
1、神奇的磁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并取得数据。 2.经历一次完整探究活动的大体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事实的科学素养 (三)科学知识 1.认识磁力。 2.知道磁极。 教学准备:
透明塑料杯、图钉、条形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教师教学前,有意地在教室里放置一些不同材料的物品或设备,如:仪器小车、地球仪、盆养植物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指导阅读单元页,初步了解磁铁的应用。
39
2.演示实验:神奇的魔钓。(用带磁铁的鱼钩钓上带磁铁的鱼) 3.提问:聪明的同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因为鱼钩和鱼里面都有磁铁,所以吸到一起了。
5.揭题:今天,让我们来了解磁铁的奥秘。 二.活动 探物游戏 1.教师出示条形磁铁。
2.布置任务:在周围试一试,它能吸引哪些物体。
提示:(1)不要让磁铁长时间靠近电脑、手表以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2)猜测它能吸引哪些东西,不能吸引哪些? (3)试一试它隔着书还能吸引哪些东西? ??
学生实验,并将结果填写在教材42页的记录表中。 学生汇报。
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
讲解:磁铁能够吸铁,能够吸铁的这种力是磁力。磁铁除了吸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磁铁有环行的、条形的、圆形的??
三.活动 哪里磁力大
1.提出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吸铁本领相同吗? 2.学生猜测。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