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2、 “人工智能”概念。
AlphaGo拥有1920个CPU加280个GPU,计算能力超强。更重要的是它的背后有一个由围棋大师、人工智能专家组成顶尖的团队,为它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并赋予它学习能力——一套结合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与增强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系统。说到底,它的“聪明”实质上还是由人创造的。
引出“人工智能概念”:人造的智能,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教学活动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1、典型人工智能技术
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人工智能技术? 学生相互交流并回答。 2、常见智能技术 ①模式识别
对于没练过打字的人来说,用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文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专家们为此开发了“手写输入”法,这就是模式识别的一种。
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 ②机器翻译
师: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 常见的两种机器翻译形式: a. 在线翻译
出示网址:http://fanyi.http://www.juweiw.com// 学生体验“百度翻译” b. 专用软件
学生自主启动学生机上的金山快译,试将一段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将英文翻译成中文。
讨论:
翻译结果与原文有没有区别? 准确度有多高?
出现错误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觉得,要怎样才能提高翻译的质量?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一下具体的工作过程,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③其他应用
34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资料展示:
a. 青少年电脑制作大赛中的机器人比赛项目 b. 棋类
学生机安装有五子棋、中国象棋等,要求学生从其中选择一款棋类游戏,体验计算机中棋力水平。
c. 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微软小冰、淘宝天猫上的聊天机器人
课后实践:
【教学反思】
35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汉字编码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文字处理技术解决的问题,并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让学生体会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难点: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过程】
导入
1、提问:有谁曾经在电脑上处理过文档? 点名回答,并进行评价 2、展示上届学生的文档作品
提问:你觉得这些文档怎么样?你能做得出来吗? 引出课题
教学活动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阅读资料P57
资料一: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 ; 指事: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本、末。 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 资料二、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 资料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简史 2、自主体验:电子东巴
36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实践活动:使用共享软件“电子东巴”,输入汉字,体验东巴象形文字。完成下表:
教学活动二:汉字的编码
1、学生阅读教材P60资料,了解字符编码的概念、汉字编码的种类 2、介绍汉字的编码
1)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有键盘编码输入,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识别输入,最常用的是键盘编码输入。
汉字输入码是指直接从键盘输入的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编码,属于外码。如智能ABC、五笔等。
2)用于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X16、24X24、32X32、48X48、64X64点阵)
现在打印所用字模基本不再使用点阵字模,而是True Type曲线字库。 3、汉字的处理过程
基本过程:键盘输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字型码)
演示:分别用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输入文字,让学生观察输入法提示条上的编码提示
37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课后实践:
1、尝试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TrueType造字程序”(Windows7中的“专用字符编辑程序”)造字。
2、打字员曾经是一门职业,现在打字则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教学反思】
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