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符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简化事物、直观形象 2、知道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符号的表示方法和模型的表示方法 3、能用水的分子符号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
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模型的表示 三、教学难点
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四、教学准备
地球仪、小黑板、细胞模型图 五、课时 1 六、教学过程 [引入]
师:为了能形象地认识地球,人们做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将电路
简洁地表达出来,人们设计了许多符号;为了认识肉眼看不见的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人们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概括写出了一个简单的表达式。眼睛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吗?
[新课] (一)模型
展示一张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 的建筑模型
师: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展示一些图片:
地球仪、细胞、眼球结构、耳朵结构、太阳系模式模式图、电路图形。 生想一想:这些运用这些图的作用是什么?
师:模型:一些难以认识、观察、描述的事物通常用一个直观的模型加以描述。 生:举出一些模型 生:阅读模型材料
师:展示一些模型:水的分布柱形图、欧姆定律研究的一张表格、食盐溶解过程动画。
(二)用模型表示
提出任务:能否用模型表示出水的汽化过程? 回忆:
1、水分子的构成微粒 2、水分子的结构模型 3、水汽化的实质
4、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现象。 展示录像:水的汽化过程
分析:水汽化的实质:水分子之间空隙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分子 学生画图——用模型表示出水汽化的过程 展示:学生的模型
展示:教材提供的模型。
练习3:将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会有什么现象?试从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若用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分子,能否用模型表示水的汽化过程? (三)符号
师展示一些符号:Ω、≤、℃、A ㎏、 生: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思考:在科学中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的符号呢?
师小结:可以让事物变得直观、简洁避免事物的混淆。 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思。
练习2:举出一些符号的例子,看谁能举出的多。 [总结]
[课堂练习] 见课件中。 [布置作业] 反思:
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不能跳出教材看到社会和生活,要求举例总是在想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对于身边出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却又是不理解它的真正涵义。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型和符号在生活、学习中建立和作用,所以除了书本提到的例子以外,可以再举一些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而对于符号和模型的真正区别不需落实,学生只要会辨别常见的符号和模型就可以了,就真正体现了教材所要求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