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01 世界地理概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2:16: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 技能目标:使学生利用地图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地形特点;学会分析世界各种

气候类型及时区、区时的计算。

3. 情感目标:对联合国和欧盟等组织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国家间对话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及时区、区时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及时区、区时的计算

一.全球海陆分布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1.陆: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最小的大陆)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2.海: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最大的海是珊瑚海

3.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界线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二.陆地地形

陆地最高: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8844.43 陆地最低:西亚的四海 —400 海洋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1.两大高山带:都是中生代和新生代形成的巨大褶皱山系。——板块与板块相撞形成 (1)环太平洋带:

太平洋东岸——总称克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 2.高原

(1)以地壳相对稳定的古陆块为基底:海拔相对不高,地面起伏和缓——巴西高原 (2)处于年轻山脉之间:地壳活动较强烈,海拔较高,起伏较大——青藏高原 3.平原

(1)冲积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印度河—恒河平原、密西西比平原 (2)侵蚀平原:东欧平原

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

原、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贝加尔湖、咸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鄂

1

霍次克海、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

欧洲: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比斯

开湾

非洲:阿特拉斯山、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东非大裂谷、

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

大洋州:大分水岭、艾尔湖、珊瑚海、塔斯马尼亚岛

北美洲: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西印度群岛、中美地

峡、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哈得孙湾、阿拉斯加湾、格林兰岛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麦哲伦海峡、火地岛

三.世界的居民

1.居民: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洲——亚洲;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洲——大洋洲,南极洲无人定居 2.人种:黄-蒙古人种(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白-欧罗巴人种

黑-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3.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超过10亿。

4.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说明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使用最广的语言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国际上的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东南亚等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罗斯等 法国等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西亚、北非等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5.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亚洲

四.世界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独立国家。国家最多的是非洲,其次是亚洲和欧洲 1. 面积:俄、加、中、美、巴、澳,面积最小的是梵蒂冈

2. 人口:中、印、美、印尼、巴、俄、日、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

梵蒂冈是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

3.地理位置:临海国、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最大,其次为蒙古)岛国(印尼) 4.民族:

单一民族国家:朝鲜、日本

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加拿大、比利时 多民族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 5.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七大工业国:美日德法意英加 发展中国家:主要工业国——中印巴墨阿;

大部分为欠发达地区;最不发达国家2/3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2

五.联合国

1.成立于1945年,创始国51个,目前有180多个 2.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 3.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安全

六.世界气候

1.等温线:海陆热力差异——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夏季陆地比海洋热

北半球1月份:大陆向南凸出,海洋向北凸出 北半球7月份:大陆向北凸出,海洋向南凸出 南半球:海洋比陆地广阔的多,比较平直 2.降水带:

(1)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

(2)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大陆东部受季风、台风影响,是多雨区 (3)温带多雨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大陆内部是少雨带 (4)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 3.气候类型 温度带 热带雨林气候 上升气流控制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全年高温,分明显的萨瓦纳气候 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沙漠气候 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大陆气团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于夏季 极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全年皆冬,酷寒少雨 南半球缺失 北冰洋沿岸、南极洲 全年干旱少雨 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 夏季温暖短促,冬季严寒漫长,降水不多,集中深居大陆内部,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 亚洲东部,气温年变化较大 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最典型 亚热带湿润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 东亚最典型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全年高温少雨 非洲北部最广 亚热带大陆东岸 分明--夏季雨量更大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南亚、东南亚 交替控制 干湿两季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马来半岛、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非洲、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南美巴西 南北纬10°之间,赤道两侧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地区 高原气候——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3

1、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2、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 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判断气候的方法: 极地气候 1.根据位置来判断: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

亚热带季风气候或 地中海气候 性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2.第一步:确定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热带气候 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15℃ 冬暖夏热 温带 最冷月<0℃ 冬冷夏热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最冷月>15℃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最热月10℃ 最热月<5 ℃ 冬寒夏凉 终年严冬

降水 年雨型 夏雨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季节分配均匀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或干旱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地中海气候300-600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50

4

七.时区和区时

地球自西向东转,东方时刻比西方早

1. 时刻变化:15度——1小时;1度——4分钟 2. 地方时: 3. 时区:

4. 区时:中央经线或标准经线上的地方时 5.日界线

5

搜索更多关于: 01 世界地理概况 的文档
01 世界地理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sq01ltrt036aw5ujy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