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垫江五中高二年级语文*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设计者:纪武成
【学习目标】
1. 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2.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3.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关键问题】 【学习方法】 1. 目标定向,知人论世 2. 诵读文本,整体感悟 3. 涵泳品读,揣摩探究 4. 鉴赏交流,展示成果 5. 熟读成诵,养护情感
【知识链接】见教材P22页 【预习评价】(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 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2、什么是意象?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 美人 神女 灵修 → 杜鹃 磁针 →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 白雪 玉壶 冰心 → 3、什么是意境?
常见意境举例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 ;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 4、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我的问题】 1、 2、
【五级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术助理评价:
1
课题:《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垫江五中高二年级语文*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设计者:纪武成
一、上节课生成的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二、教师预设的问题
问题一:分析下面两首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意象: 意境: 情感: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意境: 鉴赏意境关键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 问题二:赏析《夜归鹿门歌》
1、每组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再现一组诗句中的画面。
2、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何处?是什么样的心情?
3、展开联想,读出词情 (1)、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
(2)、山中是什么样的景象?
(3)、作者是喜欢江边景还是山中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三、拓展题:比较阅读《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的异同点。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相同点: 不同点: 【五级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术助理评价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