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十八章 药物动力学及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 21:03: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十八章 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药量(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药物从体内消除途径有肾脏排泄、胆汁排泄、肝脏代谢及肺部呼吸排泄等,等于各速度常数之和。 半衰期: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与消除速度一样可衡量消除速度的快慢。 清除率CL:指机体或机体的上述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 单室模型:药物在血液、组织与体液之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均一”状态。 血浆中药物浓度只受消除速度影响。

生物利用度:衡量血管外给药用药量中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在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包含药物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代表药物被吸收的程度 达峰时间:代表药物吸速度 。

表观分布容积V: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方程 滤过的影响因素:Poiseuile公式: 浓缩与干燥

本章历年考题大约在1~3道题。考试的重点一般在各种浓缩、干燥方法的特点等。 ★★重点掌握,★熟悉 第一节 浓缩

一、浓缩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常考题型为A、C型题。 ★(一)浓缩的基本原理

蒸发浓缩可在沸点或低于沸点时进行,又可在减压或常压下进行。为提高蒸发效率,生产上蒸发浓缩均采用沸腾蒸发。

沸腾蒸发浓空的效率常以蒸发器生产强度来衡量。蒸发器生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积上所蒸发的溶剂量。

★(二)影响浓缩的因素

1.传热温度差(△t)的影响 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和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压力,都有利于提高传热温度差。

2.总传热系数学(K)的影响 一般地说,增大总传热系数是提高蒸发浓缩效率的主要途径。

由传热原理可知,增大K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各部分的热阻。管内溶液侧的垢层热阻(RS)在许多情况下是影响K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处理易结垢或结晶的物料时,往往很快就在传热面上形成垢层,致使传热速率降低。为了减少垢层热阻,除了要加强搅拌和定期除垢外,还可从设备结构上改进 二、浓缩的方法与设备 常考题型为B、C、X型题。 (一)常压浓缩

被浓缩液体中的有效成分应是耐热的,该法耗时较长,易使成分水解破坏。 ★★(二)减压浓缩

优点是:①压力降低,溶液的沸点降低,能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②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③能不断地排除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④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加热源;⑤密闭容器可回收乙醇等溶剂。但是,溶液沸点下降也使粘度增大,又使总传热系数下降。 1.减压蒸馏器 在减压及较低温度下使药液得到浓缩,同时可将乙醇等溶剂回收。 2.真空浓缩罐 用水流喷射泵抽气减压,适于水提液的浓缩。

3.管式蒸发器

★★(三)薄膜浓缩

特点:①浸提液的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②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③能连续操作,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④能将溶剂回收重复使用。

1.升膜式蒸发器 适用于蒸发量较大,有热敏性、粘度适中和易产生泡沫的料液。不适用高粘度、有结晶析出或易结垢的粒液。

2.降膜式蒸发器 适于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的药液,由于降膜式没有液体静压强作用,沸腾传热系数与温度差无关,即使在较低传热温度差下,传热系数也较大,对热敏性药液的浓缩更有益。

3.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适于高粘度、易结垢、热敏性药液的蒸发浓缩,但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 4.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适于高热敏性物料蒸发浓缩。 ★★(四)多效浓缩

可节省能源,提高蒸发效率。

按药液加入方式的不同把三效蒸发分为四种流程。①顺流加料法。②逆流加料法。③平流加料法。④错流加料法。

注意:①真空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浓缩效率。②浓缩至一定程度时,料液极易产生泡沫,出现跑料。③一效加热器蒸汽压力应保持在设计范围内,若其压力明显升高,可能是收膏时膏料在管壁结垢而影响传热,应打开加热器清除垢层。 第二节 干燥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常考题型为A、C、X型题。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1.湿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湿物料中所含水分性质的不同影响干燥效果。 (1)总水分=平衡水分+自由水分 (2)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3)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自由水分=全部非结合水+平衡水分 2.干燥速率 干燥速度取决于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速度。

干燥过程分成两阶段,恒速阶段(平行于横轴直线)和降速阶段(斜向下线)。在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与物料湿含量无关。而在降速阶段,干燥速率近似地与物料湿含量成正比。物料湿含量大于C0时,干燥过程属于恒速阶段,当物料湿含量小于C0时,干燥过程属于降速阶段。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恒速阶段与干燥介质条件和物料表面水分气化速率有关。降速阶段主要与内部扩散(物料特性)有关。 二、干燥的方法与设备 常考题型为C、X型题。 (一)常压干燥 1.烘干干燥

干燥时间长,易引起成分的破坏,干燥品较难粉碎。为加快干燥,可加强翻动,及时粉碎板结硬块(颗粒剂可在成品八成干时,先整粒再干燥),并应及时排出湿空气。

2.鼓式干燥 干燥品呈薄片状,易于粉碎,适用于中药浸膏的干燥和膜剂的制备。 3.带式干燥 中药饮片、茶剂常用。 ★★(二)减压干燥

特点:干燥的温度低,速度快;减少了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机会,避免污染或氧化变质;产品呈松脆的海绵状,易于粉碎。适于稠膏(相对密度应达1.35以上,摊于不锈钢盘中)及热敏性或高温下易氧化物料的干燥,但应控制好真空度与加热蒸汽压力,以免物料起泡溢盘,造成浪费与污染。

★★(三)流化干燥

1.沸腾干燥 又称流化床干燥。

主要结构:空气预热器、沸腾干燥室、旋风分离器、细粒捕集室和排风机等。

特点:适于湿粒性物料的干燥;气流阻力较小,物料磨损较轻,热利用率较高;干燥速度快,产品质量好。干燥时不需翻料,且能自动出料,节省劳力,适于大规模生产,但热能消耗大,清扫设备较麻烦。 2.喷雾干燥 此法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较好方法。

主要结构:空气加热器、锥形塔身(上部有料液高速离心喷盘,并有热风进口)、旋风分离器、干粉收集器、鼓风机等。

特点:在数秒钟内完成水分的蒸发,获得粉状或颗粒状干燥制品;药液未经长时间浓缩又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产品质量好,为疏松的细颗粒或细粉,溶解性能好,且保持原来的色香味;操作流程管道化,符合GMP要求,是目前中药制药中最佳的干燥技术之一。 ★★(四)冷冻干燥 又称升华干燥。

特点:物料在高真空和低温条件下干燥,尤适用于热敏性物品的干燥;成品多孔疏松,易于溶解;含水量低,有利于药品长期贮存,但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五)红外干燥

特点:干燥速率快,热效率较高,成品质量好,但电耗过大。其中隧道式红外干燥机,主要用于口服液及注射剂安瓿的干燥。适于热敏性物料干燥,尤适用于中药固体粉末、湿颗粒及水丸等物料的干燥。 (六)微波干燥

特点:干燥时间短,对药物成分破坏少,且兼有杀虫及灭菌作用。

1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D )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

3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

4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 ) A 胃肠道Ph B 胃空速率 C 溶出速率 D 血液循环 E 胃肠道分泌物

5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 药物主要在血液中

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

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 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8. 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 小肠

9.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

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

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 D) A.半衰期短 B.吸收速度常数ka大 C.表观分布容积大

D.表观分布容积小 E.半衰期长 12.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B) A.0.5 L B.5 L C.25 L D.50L E.500L

13.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C) A. 最大效应 B.不良反应的大小 C.作用持续时间 D 起效的快慢 E.剂量大小

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 C)

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 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 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 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 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 D)

A 、骨架片 B 、包合物 C 、软胶囊 D 、栓剂

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

A 、 1-2 个半衰期 B 、 2-3 个半衰期 C 、 3-5 个半衰期 D 、 5-8 个半衰期 E 、 8-10 个半衰期 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

A 、生物利用度 B 、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细度 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 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 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B ) A 、胃 B 、小肠 C 、结肠 D 、直肠

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 )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

A 、口服给药 B 、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 9 、体内药物主要经( A )排泄

搜索更多关于: 第十八章 药物动力学及试题 的文档
第十八章 药物动力学及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y1b7yce025ui618hz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