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技术
摘要 基于池州市天源生态农业公司2010年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经验,总结了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黄颡鱼;规模化;繁殖技术;养殖技术
黄颡鱼也叫弯丁鱼,其肉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是老少皆宜的好品种。黄颡鱼是一种底栖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水域中,同时其疾病较少,饲料来源广,养殖非常方便,可以池塘单养、套养,还可进行网箱养殖,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前景广阔。现就池州市天源生态农业公司2010年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作如下总结。
1 黄颡鱼规模化繁殖技术 1.1 亲本选育
黄颡鱼亲本宜在上一年年底挑选好,最好在长江、升金湖等未发生过重大疾病的大水面区域进行选择,一般要求个体为野生,未发生过重大疾病,体质健壮、皮肤光亮、无畸形,雌亲本重量应超过100 g,雄亲本重量应超过150 g。然后按照雌、雄亲本分开单塘培育,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整。待水温超过8 ℃时,为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开始投喂含蛋白42%的配合饲料,最好搭配新鲜的小鱼、小虾和切碎的大鱼、河蚌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1]。
1.2 催产与孵化
目前,黄颡鱼的繁殖方法、方式、规模有以下几种: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孵化;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自然孵化;人工催产、干法受精、人工孵化等。各地采用的繁殖方法、方式、规模均不同。水沟、土池、水泥池等可以作为孵化池;瓦片、泥桶、柳树根、棕片、密眼网片等都可以作为人工鱼巢。下面以人工催产、干法受精、水泥池微流水人工孵化为例介绍黄颡鱼繁殖方法。
1.2.1 亲本选择。在亲本选择上,雄鱼亲本以个体大、生殖孔突出且略红的为宜,必要时可以进行剖杀检查;雌鱼亲本要求腹部饱满柔软,提起时腹部有晃动感,用挖卵器取卵观察时,鱼卵大小均匀且基本能够自然分离为好[2]。
1.2.2 激素选择及注射。激素采用绒毛膜激素(HCG)和鲤鱼脑垂体(PG),然后将其溶入0.9% NaCl溶液配成合剂。雄鱼注射剂量为0.5 mL/kg,雌鱼注射剂量为1.0 mL/kg。注射部位在黄颡鱼背鳍基部,雌雄注射时间同步,注射方式为一针注射。注射后,按照雌、雄亲鱼分开放养,放养池为保持微流水的水泥池。
1.2.3 人工受精。在4月下旬,水温连续8~9 d达到18 ℃以上即可进行注射。注射后20~24 h,及时捞取,用干毛巾将亲鱼的身体擦干,以碗等为容器盛装雌鱼挤出的鱼卵,杀死雄鱼并取出精巢,以200~300目筛绢包裹并研磨和挤压雄鱼精巢,将精液挤入容器内,不需要加入等渗液稀释。做好受精准备工作,准备1个以竹片扎成40 cm×60 cm的密眼网布,将其放入池水中并贴近水面,常温下均匀搅拌鱼卵和精液1~2 min,然后迅速将其泼洒在密眼网布上,一般鱼卵受精时间为5 min左右,每块网布上约铺1.5万粒卵,亲本的雌雄比例达到3∶1,效果较好。
1.2.4 人工孵化。完成受精的密眼网布放在池水中8~10 h后即可取出,再用浓度为25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浸泡时间约为10 min;然后放入另一个水泥池中等待蜕膜。有微水流的水泥池规格为3.0 m×6.0 m×1.2 m,可孵化黄颡鱼100万~150万尾。为了防止野杂鱼卵进入,宜选择60目密眼网将鱼卵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