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轨道交通GPS及水准框架网测量 项目设计书 CORS站观测数据纳入本项目统一解算。另外联测2004系C级GPS点5个以及KUNM、WHUN IGS跟踪站作为2004系和2000系坐标成果的起算依据。全网采用边连式以三角形或四边形构成GPS框架网,布设网形见图3-2:GPS框架控制网示意图。
图3-2 GPS框架网示意图
- 17 -
昆明轨道交通GPS及水准框架网测量 项目设计书 3.3.5选点埋石
GPS框架网的选点按下述要求选取:
(1)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
(2)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
(3)附近无强烈反射(或吸收)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大面积水域等); (4) 控制点点位尽可能选在稳定的挠度影响较小的建筑物顶上,并适当考虑交通情况,以提高作业效率。地面点应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具有一定高度便于通视,山顶应容易上下;
(5)利用旧点时,应检查该点的稳定性及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PS观测要求。 控制点标石设在基础稳定,不受施工和其它人为活动干扰,且能够长期保存的地点。一般设在楼顶和埋设在新老城区空旷的地面或周边的山顶上,楼顶标石规格和埋设标准按图3-3要求执行。
图3-3 楼顶GPS点埋石示意图
(单位:m)
地面或山顶GPS点埋石标准按图3-4要求执行。
- 18 -
昆明轨道交通GPS及水准框架网测量 项目设计书
图3-4 地面或山顶GPS点剖面图及实景照片(单位:mm)
埋石结束后按附表绘制点之记,点位标识要牢固清楚,并办理测量标志保管书。 3.3.6外业观测 3.3.6.1仪器准备
拟采用6台双频标称精度高于5mm+1ppmGPS接收机进行野外观测。采用静态测量模式,按照设计网形进行独立基线的观测。
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常规性测试,选取开阔区域进行静态观测,并解算观测数据,同时可以测试数据处理软件;观测过程中要对仪器基座经常进行校核,保证其光学对中误差<1mm。
采用的GPS接收机要求必须在仪器检定的有效期内。
- 19 -
昆明轨道交通GPS及水准框架网测量 项目设计书 3.3.6.2主要技术要求
GPS外业观测的基本要求须符合表3-4的规定。
表3-4 GPS框架网观测技术要求
卫星截止 高度角 15° 数据采样 同时观测有效 有效观测卫星的间隔(s) 卫星数 总数 10~30 ≥4 ≥6 观测时段数 ≥2 有效时段长度(h) ≥4 3.3.6.3作业要求
外业观测时严格按照设计网形进行,并适当考虑昆明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计划,要求如下:
(1)根据GPS设计网形,全网由30个点构成,共64条独立基线,采用6台接收机观测,计划14个同步观测时段,既能满足控制网独立基线的选取,也能满足观测时段数(重复设站率)大于2的观测要求。
(2)作业组在进行施测之前,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等内容。由于昆明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白天电离层活动强烈,观测效果不佳,GPS观测大部分时段安排在电离层活动比较稳定的夜间进行观测,且时段中间不能跨越北京时间8:00。
(3)作业组在观测前根据作业的接收机台数,GPS网形设计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项。
(4)观测组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须经现场技术负责人同意。
(5)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须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须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6)精确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大于1mm。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日期、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要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准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手机,雷雨过境时须关机
- 2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