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八)市场预测:近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大量广东客源涌入某某,乡村旅游、避暑消夏、观景赏花人群不断壮大,为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2013年某某县全年游客量突破1170万人次,发展形势喜人。
(九)效益预测:按年接待30万人次,人均消费300元计算,可实现年产值9000万元,年利润3900万元,预计4年可收回全部投入。 (十)项目进展:已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本项目研究的方法
本项目研究的方法主要运用了经济、环境、人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现状,分析了本项目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是否具备开发的可行性结论。 三、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 2、国家批准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4、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规划纲要; 5、十里画廊总体控制详细性规划;
6、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7、国家所规定的经济参数和指标;
2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1 项目内容 项目总投资 金 额 单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备注 12000 11550 0 450 12000 12000 0 9000 4472 1350 3900 40.5 3.5 32.4 16200 4.2 43.7 34.6 (1) 建设投资 (2) 建设期利息 (3) 流动资金 资金筹措 (1) 企业自筹 (2) 银行借款 3 年销售收 4 总成本费用 5 所得税 6 年净利润 2 7 8 9 10 11 12 13 14 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正常年份 正常年份 所得税按15%计 正常年份 含建设期 含建设期 % 年 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 总投资收益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盈亏平衡点(BEP) % 万元 年 39.3 % % % 正常年份 正常年份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 1、从桂林经济发展趋势来看
本项目的开发,顺应桂林市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要求,而且对增强区域经济、促进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从某某县旅游总体规划体系来看
某某县某某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的开发对某某县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带动和示范宣传的作用,有利于各产业各区域的和协发展。 3、从十里画廊景区自身条件来看
其自然风光、人文资源、乡土风情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享有一定的声誉。这为本项目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各方面的开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从本项目开发来看
3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挖掘、反映了某某县的休闲旅游特色,既符合国情,又具有地方特色。同时,本项目坚持保护开发并举、保护优先的原则,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
第二章 桂林市及某某县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桂林市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1、自然地理社会概况
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 C。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C,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5.6 C。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全市总人口493.8万人。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
早在2009年,国家就曾提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某某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提出,桂林要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形成海南、云南和桂林“一岛一省一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三个试验区格局。
其发展目标是,2012年到2015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交通条件明显提升,发展环境和质量明显改变。2016年到2020年,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4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2012年到2015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将全面推进,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2015年到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经济情况
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92.05亿元,增长13.3%,高于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组织财政收入163.56亿元,增长15.2%,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2.40亿元,增长28.2%,高于预期目标8.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328元,增长15.9%,分别高于预期目标1.2和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控制在4%的目标范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3.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主要减排指标控制在年度目标内。城镇化率达41.8%。三次产业结构为18.4:46.6:35.0。 3、发展条件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向东方转移,桂林市的观光农业也必然会逐步发展。依托“桂林出水”旅游业大发展的带动,在未来二十年里,必将会欣欣向荣,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桂林山水“旅游骨干项目之一。
1、观光农业资源丰富 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的旅游资源分类,桂林观光农业具有人文景观点、田园风光点、生物景观点、古植物类、休闲求知类、购物类等旅游资源的六大类。
2、越来越多的领导认识和重视发展“观光农业”,农民积极参与发展“观光农业” 桂林市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订了发展规划,旅游项目注重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体系。
在龙脊梯田田园风光景区、月亮山农民导游与民居旅游、溶江果园与新农村观光,大圩毛州生态游等观光农业典型的带动影响下,我市旅游观光农业开始为广大农民所认识。
5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旅游观光农业已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接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不断增加,常年居住在闹市区及紧张工作的人们,他们在节假日、双休日,向往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田园风光、宁静悠闲的生活,在进行山水游的同时,还到农村进行观光农业游。兴安县溶江镇随着前两年观光农业游的兴起,开通了“桂林----大圩 一日游”、“乐满地----乡里乐----新村”两条旅游专线,年接待游客从二、三千人增到万人以上。平乐县榕津村的农民,看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去农村观光游,于2001年4月中旬自办旅游节,展示当地十榕八桂九井十二塘,一渡二河三上岸的美景,吸引了外地5000多名观光者前往;灵州县把握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开辟了东、中、西三条旅游线路,近年来吸引了数万人前往观光。 4、存在问题
桂林市观光农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仅在局部地方形成。尚存在一些问题:
(1)观光农业总体规划尚未编制,有关部门很少加以培植引导,多为中外旅游)者与农民自发参与;
(2)在服务设施上不规范,品位档次较低;
(3)少数观光农业景点交通不便,客源市场很不稳定;
(4)现有的观光农业景点观光的项目比较单一,游客难以尽兴;
(5)人们对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项目的规划与建设,项目的运作与管理等认识,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提高。 5、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契机
2012年11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日前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中国第一个旅游专项发展规划,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是我们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桂林实现全面赶超的重大引擎”。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