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2:52: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今年两厢轿车在轿车份额基本稳定在20%左右,但相对去年同期的份额微降。如果细分各级别看,各级别的的两厢份额均有上升,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影响车市的增长。由于微轿的严重负增长,因此两相占比也必然大幅下降,这是入门级消费群体受阻的结果。 I. 狭义乘用车排量构成-本月平均排量1.76升

12年的狭义乘用车排量相对大型化,1月的市场受到高端转移量影响而排量偏大,3月的市场平均排量到1.76升。而4-6月的平均排量降到1.75升,6月达到1.76升,较11年6月的1.73升上升0.03升。

去年由于轿车的排量大型化与MPV的排量小型化抵消一些,因此狭义乘用车的排量大型化似乎不太明显。而今年全面大型化,MPV的6月平均排量1.97升;而6月轿车的1.67升处于1.5-1.6升的主力销量区间之上,这也说明今年的消费升级和车辆大型化趋势依旧较强。

6月的SUV排量大型化主要是德系豪华SUV的强势增长的综合影响。 J. 狭义乘用车1-6月增长特征-6月高增长拉动年度增速回暖

12年1-6月的乘用车车市增长是46万台,其中狭义乘用车批发增长48万台,微客批发负增长2万台,由此形成乘用车终于回归正增长,狭义乘用车的龙头效果体现。细分到狭义乘用车的零售看,12年1-6月的狭义乘用车零售587万台,同比增长38万台,增长7%,而出口增长7万台,这是出口拉动批发增长的特色趋势,也就是国内零售增长较慢,经销商库存增长保持去年状态,而出口成为高增长的动力。

我们当时预计6月的零售是97万台,较实际完成低1万台,这是合资品牌零售超预期的贡献,而出口的预计是5万台,实际5.4万台,多贡献了0.3万台,经销商库存原预计环比增长3万台,实际多了6万台,也就是实际完成超我们的零售预期稍多,库存增长超预期较多,出口的增长也是超预期的。 K. 狭义乘用车主力车型增长较强

6月的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市场走势仍分化明显,低端表现较差, A00级同比去年6月负增长12%,且环比5月仍是0增长。c级车的上月增长较好,6月的豪车增量目标集中于B级SUV。本月的A0级车的零售环比增长仅有-3%,同比增速也偏低。 L. 车市呈现预期性增长

5月的厂家生产与销售基本持平,但6月的厂家产销率严重偏低,轿车批发销量连续两个月高于生产,这体现出厂家对未来的市场仍有较好预期,因此加速出货的态势。但6月的零售还是相对偏低,MPV的零售低于国内批发量9%。 M. 品牌促销力度逐步增大

6月的狭义乘用车市场进入节后启动期,春节节前促销力度最小,2月节后市场清淡下促销也没有明显增大,3月的促销力度增加的效果一般。4月的市场处于营销活跃期,厂家开始持续强力促销,今年的结构性促销加剧。6月的厂家促销力度继续增大,尤其是主力厂家的产销增长带来促销力度的较大增长。由此形成3-6月的促销均在0.6个点左右的高位。具体促销请见下面促销分析的详细资料。 2、7月市场展望

去年7月节能车补贴还在延续,大家已不信立即停止补贴的谣言,使去年7月份销量下降较多,因此本月狭义乘用车同比增长会有15%以上。7月份是大月,没有传统的放假节日,共22个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多一天,环比多两天,7月在市场下行期环比销量会在持平的上下波动。近期国际油价大幅走高,7月中旬可能迎不来燃油降价,这是不利因素。本月仅广州汽车限购,会给其他城市潜在用户带来恐慌型购车,对市场总体的影响不大,就怕产生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经济形势到六月底没有明显的好转,会影响今后几个月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的增长率提升幅度。厂家在二季度末压库力度大,7月份厂家会让经销商休养生息,因此不要指望7月份销量会很高。。 3、下半年汽车市场预测

2010年4季度,出现了藏汽车产销量的高峰,共藏产销量超过50万辆,在2011年年初吐出,抬高了统计销量。2011年年底厂家藏销量仅10万辆左右,在今年年初吐出,这样算下来今年上半年要比去年实际销量多40万辆,统计数据才能与去年持平。而今年上半年在持平后还有正增长,说明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实际上有较高的增长率。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上半年的销量均比下半年低,由于藏销量,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统计销量均比下半年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今年会终结,一方面是今年年初吐出藏的销量大大减小;另一方面是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复苏明显,为下半年产销量更高一些奠定了基础,今年乘用车市场增长率将继续增大。其中微型客车市场比我们年初估计的要好,在7月份累计销量肯定能够由负转为正增长。

今年有53个双休日,249个工作日,是工作日最少的年份,比绝大多数年份工作日少1-3天,虽是闰年,但是增加的工作日被去年12月31日工作,一月多休息一天给抵消。因此今年的工作日比去年反而少了1天。但是下半年日历日比上半年多,法定节假日少,今年下半年工作日比上半年多了5天,这就决定了下半年经济会缓慢复苏;另外希腊大选结果和欧盟峰会成果短期提振市场信心,因此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速会略大。另外三季度有66个工作日,环比二季度多了5天,同比多了2天,也就决定了三季度国民经济和汽车市场会略扩大累计增长率。去年下半年商用车市场处于低位,今年上半年商用车市场已经到了底部,

下半年商用车销量负增长的幅度会减小,乘联会坚持年初的预测:全年广义乘用车增幅为10%左右,汽车增幅为7%左右,汽车总销量为1980万辆左右. 4、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没有重启

报道说:以旧换新政策总算千呼万唤出来了,其实错矣!2002年开始的报废更新政策, 每年国家根据报废更新重点和财政拨款不同而不断更新发布,到2008年时是第7次发布。在2009-2010年被以旧换新政策短暂取代,所用工作平台仍是报废更新平台,所以政策能立即实施。在2010年年底以旧换新政策撤销后,2011年为了持续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防止拼装车和废品回收机构拆解汽车造成污染,重启了报废更新政策,即《2011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最近出来的是2012年报废更新政策,与2011年的内容基本相同,是第9次发布报废更新政策,而不是国家管理层进一步出台汽车行业刺激政策的信号。另外报废更新政策与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的车辆和金额均不同。 5、中高度混合动力汽车不能三项税收减半

近期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的报道很多,这样进口4升以上的中重度混合动力豪车得益最大。假如到岸价为10万美元,交完各项税,再加价15%销售、交购置税,总价为163万元,如果按消费税和购置税减半收,总价为133.5万元,每辆汽车优惠额高达29.5万元。还有最贵的进口豪车,最高补贴可达1000万元,国内超豪华客车的补贴也可高达20多万元,全世界没有这么大额度补贴混合动力汽车的。把普通汽车改成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成本增加仅3-6万元,因此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只能是定额补贴,补贴不应超过成本增加的一半,另一半可从省油加倍赚回。这种掏空政府财政、让外商得益、却又阻止内资的低价小排量汽车上混合动力的政策不应出台。节能汽车财政补贴和减免税的力度不大于新能源汽车,这个总原则不应被“公关”所推翻。 6、公务用车采购目录应尽快出台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是毫无问题的。建设创新社会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外商在本国的研发投入很多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3%,我们规定的也仅是3%,绝大多数外商搞技术垄断,研发投入很低,如果把这个标准降到2%,合资企业也进不了目录。中国汽车要从大到强,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很多内资企业按政策的指引,今年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进入了2升以上领导干部用的车型。中国汽车靠外资企业是做不强的,巴西就是前车之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至今没出,广东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自己出台了政策,真希望国家政策尽快出台,特别是年底出台的目录应有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目录,也希望这个政策对国有控股企业和公有事业单位都有作用。

今年2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据说在各部委会签中卡壳,其理由是外商要投诉到WTO,其实这个政策不违背WTO游戏规测,这又是外商软硬兼施的公关结果,有人不怕祸国殃民却怕外国人,让人伤心!此政策是为降低行政成本,推进节能减排,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采购管理,加快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步伐。他既没有违背外企享受国民待遇准则,也不违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政策不出台,已经使内资企业汽车市场加速萎缩。另外政府机制上也有问题,文件会签时如果有个别不同意见,可用听证会的方式消除扯皮,但是政府一直没有这个机制!还让我们再次感

到只要涉及公务员利益,改革就进行不下去。如社保双轨制、房地产调控不出台房地产税、堵车不增大燃油消费税,这样下去将会破坏安定团结。 7、整车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分化-合资企业效益高增长 A、整车行业总体状态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数据发布要晚一个多月,因此我们本月只能进行4月度跟踪汽车整车总体运行状态。由于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经营特征差异很大,而且股市中的整车企业与统计局的整个行业特征相差巨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信息,因此我们的分析应该是更符合我们乘用车行业的真实面貌。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2年1-4月的的汽车整车行业的产量642万台,同比增长1.3%,而整车行业产值增长8.7%,单车平均单价从去年1-4月的12.3万上升到今年的12.9万元/台,产品结构高端化特征仍明显。这其中的主要因素还是11年初的低端车型的年度转移量较大。12年1-4月的主营业务成本是增长2.6%,而收入增长3.5%,毛利润仍处于小幅增长,也就是生产经营环境的影响不大,尤其是汇率等仍处于升值状态,对降低成本很有帮助。 12年利润增长较好。12年1-4月的利润增长14%,这主要是主营成本下降,其次是管理费用下降、产成品的大幅下降。同时也是主力企业产能扩张,产量提升带来成本下降和盈利猛增,而行业的利润分化也日益明显。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的文档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3x8j52ja98mqar1rud16ehs64cxfu0124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