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
一、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混凝土生产企业内部试验室检测生产用石的所需项目。
二、技术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三、检测项目
碎石的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
含水率、压碎指标值、吸水率
四、检测仪器设备
1、试验孔径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和2.50mm的圆孔筛,孔径为1.25及0.080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其规格和质量要求符合GB6003-85《试验筛》的规定(筛框内径均为300mm)。 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量程0-300℃. 3、天平——称量1kg,感量1g。称量2kg,感量2g。 4、浅盘、毛巾、刷子、平头铁锹等。 5、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6、案秤——称量10kg,感量5g。 7、台秤——称量100kg,感量50g。 8、压力试验机:300kG,精度± 1 %。 9、针片状规准仪。 10、压碎指标值测定仪。 11、游标卡尺200mm。
12、直径为25mm钢筋一根,直径为10mm圆钢筋一根。 13、容量筒——金属制,其规格见下表 。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
碎石或卵石的最大粒(mm) 10.0,16.0,20.0,25.0 31.5,40.0 容量筒容积(L) 容量筒规格(mm) 筒壁厚度(mm) 10 20 第 1 页 共 9 页
208 294 2 3 [键入文字]
63.0,80.0 30 360 4 注:测定紧密密度时,对最大粒径为 31.5 ,40.0的集料,可采用10L的容量筒,对最大粒径为63.0,80.0的集料,可采用20L的容量筒。
五、各检测项目的试样数量、检测方法、被测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 1、 筛分析试验:
1.1 筛分析试验检测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
风干后备用。
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小重量
最大粒径(mm) 试样重量不少于(kg)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2 3.2 4 5 6.3 8 12.6 16 1.2 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按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
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重量的0.1%.
(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1.3 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
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1.4 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4.1 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
0.1%)。
1.4.2 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
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
1.4.3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1.4.4 最大粒径,以各号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符合标准后,以其的公称粒径上限确定。
2、 碎石和卵石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2.1 试样数量(不宜用于最大粒径超过40mm的碎石和卵石):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
粒,用四分法缩分不少于2kg试样,洗刷干净后分二份备用。
第 2 页 共 9 页
[键入文字]
表观密度所需试样的最小重量
最大粒径(mm) 试样重量不少于(kg) 2.2 按规定称取试样。
2.3 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
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2.4 气泡排除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
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量(m1)。 2.5 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
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
2.6 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称重(m2)。
(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15-25℃温度范围内,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2.7 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0
ρ=〔------------ -at〕×1000 (kg/m3) m0 + m2 - m1
式中:m0——烘干后的试样重量(g)。
m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共重(g)。 m2——水、瓶和玻璃片的共重(g)。
a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2.8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20kg/m3,否则重新
取样进行试验。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9 表观密度ρ,一般范围2500-2700kg/m3。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2 2 2 2 3 4 6 6 3、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
3.1 碎石和卵石的含水率试样数量按最大粒径选取不少于该项目的最少取样量,并分成二份备用。
第 3 页 共 9 页
[键入文字]
含水率所需试样的最少重量
最大粒径(mm) 试样重量不少于(kg)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2 2 2 2 3 3 4 6 取重量约等于表所要求的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3.2 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共重(m1),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
干至恒重。
3.3 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共重(m2)。 3.4 含水率ωwc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1-m2
ωwc=--------×100(%) m2-m3
式中: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共重(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共重(g)。
m3————容器重量(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5 碎石和卵石的含水率一般为0-5%。特殊情况有全干,也有因下雨后含水率较大。
4、 碎石与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4.1 碎石和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前,取不少下表规定的样量,烘干或风干拌匀
后,分二份备用。
堆积密度的紧密密度所需试样的最少重量
最大粒径(mm) 试样重量不少于(kg)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40 40 40 40 80 80 120 120 4.2 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铁锹铲起试样,使
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共重(m2)。
4.3 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
第 4 页 共 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