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历史上的名人植树轶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8 16:42: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历史上的名人植树轶事

1915年7月,在国父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表示纪念,将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建国后也得到了延续。

楚霸王项羽虽然一介武夫,却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人要砍桂树,立即上前询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象“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项羽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放弃砍树的念头。

一代智圣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有桑800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的800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既说明他栽树、养树作为家族传承,也说明其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

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医术高明,且乐善好施,为百姓治病,从来不收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3-4株。几年功夫,董奉住所四周遍布杏树,已达数千棵。后人便以“杏林春满”来称颂医家。

西晋文学家潘岳,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一带)县令时,发动百姓在黄河岸土地贫瘠处种植桃李,连绵成片,锁住风沙,既改善自然环境,又增加了百姓的收入。春天,繁花似锦;秋天,果实累累,人们纷纷称赞河阳县为“花县”。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回乡,过着隐居生活,饮酒赋诗,在附近河旁岸边遍栽杨柳,还在自家屋前栽了5株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更显隐士之风。

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光禄大夫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汤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唐代柳宗元因施行变革被贬为柳州刺史,他一到柳州便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并亲自“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味遍城隅”。后人颂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作为思人树,愧无惠化传。”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戏作种松》一文:“我昔少年日,种树满松网,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在他两任杭州知州时,都曾在湖边筑堤种芙蓉、杨柳等树,“杨柳满长堤,花吹路不迷”,形成了今天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人们流连西湖,也赞叹“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美景。

明太祖朱元璋少时家贫,常常饿肚子。一天他发现一棵柿树上的柿子成熟,就饱食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便不忘柿子之恩,下令家乡百姓每户种柿树两株,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凤阳、滁县一带柿树成林,惠及子孙。

搜索更多关于: 历史上的名人植树轶事 的文档
历史上的名人植树轶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46ck4jz6d797950lpza3sk4u09qt500fi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