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VEGETABLE CULTURE)
执 笔 者:曹毅
审 核 人:曹毅 刘家友 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学分数 学时数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述
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主要讲授蔬菜的生物学基础、保护地设施、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及生产的合理安排布局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法及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栽培管理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的概况、起源与分类、生长发育规律、基地建立及品种安排布局的栽培制度,从而掌握华南地区主要露地蔬菜的栽培管理技术及生产特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栽培管理技能来为社会经济服务。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知识要求 指标点 1-3专业知识(具有植物育种、栽培等园艺相关的专业知识) 园艺 园艺系 专业类课程(专业课) 必修课 2学分 总学时 32,其中:实验(实训) 学时 ;课外 学时 园艺学概论、植物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毕业设计 是否为双语 否 2能力要求 2-1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园艺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能力)
3素质要求
3-2专业素质(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具有项目规划和管理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出勤考核+ 课堂表现)。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绪论 重点:了解我国蔬菜栽培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蔬菜生产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难点:蔬菜生产在国民生活中的社会、经济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启发式、案例和参与相结合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等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观看视频课件、课堂交流等教学方式。 第一节 蔬菜对人体营养上的作用与保健价值 第二节 蔬菜在国民经济中占的位置及意义 第一章 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重点:环境条件对蔬菜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 难点:阶段发育理论(春化、光周期)。 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启发式、案例和参与相结合式教学。 第一节 蔬菜的生长与发育 一、生长发育的特征 二、生长发育过程 三、生长相关与器官形成 第二节 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一、环境条件内容 第二章 蔬菜的种子与育苗
重点:蔬菜播种方式。 难点:适宜播种期的确定;控苗、练苗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启发式、案例和参与相结合式教学。 第一节 种子播种 一、种子形态及结构 二、播种量的确定 三、播前种子处理技术 四、确定播种期 五、正确的播种技术 第二节 蔬菜育苗 一、育苗的意义 二、保护地育苗 三、无土育苗 第三章 蔬菜栽培技术基础 重点:掌握华南地区蔬菜作畦方式;施肥经验、灌溉的原则;植株调整的方式及作用 难点:蔬菜生产合理品种安排。 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启发式、案例和参与相结合式教学。 第一节 菜地耕作 一、土壤耕作的理论依据 二、耕作的基本任务 三、菜地耕作的时间及方法 第二节 蔬菜移植 一、秧苗的准备 二、壮苗的标准 三、正确的移植技术 第三节 施肥技术与水分管理 一、蔬菜对土壤肥力的要求 二、主要营养元素 三、施肥技术 四、合理施肥技术及方法 五、肥料的使用方式及施肥经验 六、蔬菜对水分的要求 七、灌溉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