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8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 )。
A.均为时期指标 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2.某企业上半年平均每季度的生产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则该企业上年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程度为( )。
A. 204% B. 306% C. 408% D. 102%
3.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2006年为3%,2007年为4%,则这两年该地区粮食产量共增长了( )。
A. 1% B. 7% C. 7.12% D. 12%
4.对按年排列的时间数列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时,方法是( )。
A. 各年定基发展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B.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 C. 各年定基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D. 各年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 5.根据时期指标的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是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几何平均法 C. 加权算术平均法 D. “首尾折半”法 6.增长速度是( )。
A. 序列水平之差 B. 绝对增长量同发展速度之比
C. 序列水平之比 D. 绝对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础的序列水平之比 7.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6%、5%、7%,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8%×6%×5%×7% B. (8%×6%×5%×7%)-100% C. 108%×106%×105%×107% D. (108%×106%×105%×107%)-100% 8.年平均增长量等于( )。
A.逐期增长量的项数除以累计增长量
B.最后一年与最前一年发展水平之差除以序列发展水平的项数 C.最末水平与最初发展水平之和的一半 D.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项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平均指标,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有( )。
A. 平均发展水平 B. 平均增长量 C. 平均递减量 D. 平均发展速度 E. 平均增长速度
2.计算和应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时,应注意 ( )。
A. 要结合具体研究对象确定报告期B. 要结合具体研究目的确定基期 C. 应计算分段平均发展速度来补充全期的平均发展速度
D. 应分别计算增长成下降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来补充全期的平均发展速度 E. 应用水平法和累计法分别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来比较分析
9
3.为保证动态数列中指标各个数值的可比性,在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A. 总体范围应一致 B.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
C. 时期数列的时期长短应一致D. 为研究现象变化的规律性时点数列的间隔相等更佳 E. 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一致 4.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职工人数 B.大学生毕业人数 C.储蓄存款余额 D.折旧额 E.出生人数 三、判断题
1.平均发展速度,是现象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其计算方法(水平法)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开n次(时间个数或水平个数)方根。( )
2.平均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根。 ( )
3.如果逐期增长量年年相等,则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也年年相等。( ) 四、填空题
1. 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2.平均发展水平就是对各 上指标数值求平均,以一个数值来代表在这段时间上的一般发展水平。
3.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 ,另一个是 。 4.总量指标时间序列按照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 和 两种。
5.由于选择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 和 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 来表示。
6.增长1%绝对值是以逐期增长量除以相应的百分数来表示的 速度,也可以用 除以100来求得。 五、简答题 1.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
2.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六、计算题
1.某企业2001—2006年产品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 产品产量(万吨) 定基增长量(万吨) 环比发展速度(%) 2001 200 — — 2002 110 2003 31 2004 40 2005 105 2006 93 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计算该企业2001年至2006年这五年期间的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10
2.某企业6—9月产值及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产值(万元) 月初职工人数(人) 6月 42 300 7月 43 310 8月 45 326 9月 49 330 (1)求该企业第三季度各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 (2)求该企业第三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如下:
日期 月初人口数(万人) 7月 100 8月 105 9月 106 10月 108 12月 110 下一年1月 111 单位:万人
求:(1)该地区该年第三季度平均人口数; (2)该地区该年下半年平均人口数。
11
统计学练习题(八)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指数是( )对比形成的指数。
A. 两个相对指标 B.两个平均指标 C.相邻个体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 2.成本综合指数中的产量是( )。
A.指数化指标 B.同度量因素 C.质量指标 D.时点指标
3. 某销售公司销售额2000年较1999年上升21%,同期销售量指数为116%,则销售价格指数是( A.5% B.115% C.104% D.105% 4. 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基本方法是采用( )。
A.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指数形式 B.不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指数形式 C.固定权数的调和平均指数形式 D.不固定权数的调和平均指数形式
5.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
A.10% B.7.1% C.7% D.11%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县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6%,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了6%,该县粮食总产量和上年对比(A.持平 B.上升0.36%
C.下降0.36% D.相当于 99.64% E.下降3.6% 2.平均指标指数体系是由( )组成。 A.调和平均指数 B.总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3.某企业产品总成本报告期为183150元,比基期增长1O%,单位成本综合指数为104%,则( A.总成本指数110% B.产量增长了5.77%
C.基期总成本为166500元 D.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了7044元
E.产量增产使总成本增加了9606元 4.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 )。
A.平衡作用 B.同度量作用 C.联系作用 D.比较作用 E.权数作用
12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