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外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3 8:29: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外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作者:潘少明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7年第05期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创新能力作为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为实现我国“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总体目标的根本保障,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时,加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四个典型国家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剖析,并结合我国研究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旨在为完善我国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76-03

所谓研究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能力,并能独立成事科研实践活动以取得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基础性、前瞻性等科学技术问题的发现和创新上具有突破能力。在我国,研究型人才主要通过科学硕士研究生或科研博士研究生进行培养,其与知识型人才(主要是指学士及以下人才)或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最大不同体现在创新能力上[1]。 目前许多高校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学校近期乃至中长期发展目标,其显著特点是“本科生规模趋于稳定甚或有下降趋势,研究生规模则得到了稳步增长”[2]。但在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和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3],主要原因体现在“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局限性”、“教学内容和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以及“科研资源环境和科研实践参与不足”等几个方面[4]。更进一步,徐宏武从“好奇心、冒险性、挑战性和想象力”四个维度对我国研究型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5],发现其存在“比较务实”和“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基本属于安于现状和创新动力缺乏。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6],研究型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如何培养和提高其持续创新能力是一个依然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国家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战略以来,相关问题研究成为热点,近五年来,针对创新能力的研究论文达到了55,864篇,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其中针对研究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论文相对较少,且大部分集中在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方面,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中外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差异,为国内研究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中外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搜索更多关于: 中外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的文档
中外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4nc06mx6w565jb3urou8mpoj7oc3w00zp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