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案】 1.(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3.请解释这首诗中画 线的句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 3.(2分)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4.(3分) D 5. .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答案】7.B(2分)
【解析】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4.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答案】8.D(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 (2分)
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参考答案】
6、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7、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8、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关雎
? ? ? ? ? ? ? ? ? ?
一、默写
, 。 ,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抒发了什么情感、?
2;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3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案;1抒发了男主人公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
2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3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4.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 ,“所咏之词”
指 。 雎鸠和荇菜 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5. 诗中的“ ”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 ,现今已成成语。
6、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答案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风怒号( )(2)高者挂罥( )(3)沉塘坳( )(4)倚杖( ) ....(5)俄顷( )(6)布衾( )(7)大庇( )(8)突兀( ) ....2、解释加点的词。(6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 )(2)卷我屋上三重茅(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4)归来倚杖自叹息( ) ....(5)俄顷风定云墨色( )(6)秋天漠漠向昏黑( ) ....
3、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5分)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2分)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2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3分) 6、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那些?(2分)
7、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2) (3)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 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黑 3、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1)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
(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6、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7、(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 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第一组
7.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7.赶着走 (2分) 8.B
第二组
7、这首诗按照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依次是:
卖炭翁( )炭、卖炭翁( )炭、卖炭翁( )炭。(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了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7.烧;失(2分) 8.D(2分)卖炭翁
第三组。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题注为“苦宫市也”,可见一些意在反映当时宫市的痛苦 B.诗的开头四句,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 C.“把”“称”“叱”“牵”等词,表现了宫使如狼似虎的蛮 D.“惜不得”三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愤、心酸和懦弱
8、“一车炭,千余斤”在数量上形成鲜明反差,从而体现诗作主题的诗句是
“ ”。(2分)
7.(2分)C 8.(2分)半匹红绡一丈绫
第四组
7.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参考答案:7.赶着走(2分) 8.C(2分)
第五组
7.“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参考答案:7.(2分)骑马的人 8.(2分)A 第六组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6.身上衣裳 口中食 7.C(2分) A(1分)
相关推荐: